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理科化学试题1.日本曾发生特大地震,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下列图标警示的是放射性物品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为易燃物标志,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为爆炸品标志,选项 B 不符合题意;C为剧毒品标志,选项 C 不符合题意;D为放射性标志,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合理选项是 D。2.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与 lmol 氢气所含原子数均为 NAB. 1L0.l 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 0.1N A个 HCO 3-C.
2、 己知可将 0.lmolNaCl 溶于乙醇中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 0.1NAD. 6molCl2通入足量热 NaOH 溶液发生反应:3Cl 2+6NaOH NaC1O3+5NaCl+3H2O,转移电子数目为 10NA【答案】D【解析】【详解】A.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氦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1mol 氦- 2 -气含有原子数目为 NA。但氢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lmol 氢气所含原子数为 2NA,A 错误;B. 1L0.l mol/LNaHCO3溶液中含有溶质 NaHCO3的物质的量是 0.1mol,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 HCO3-发生水解反应而
3、消耗,所以含有 HCO3-的数目小于 0.1NA个 ,B 错误;C. 0.lmolNaCl 溶于乙醇中制成胶体,由于胶粒是许多 NaCl 的集合体,所以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小于 0.1NA,选项 C 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 3molCl2反应转移 5mol 电子,则 6molCl2发生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10mol,则转移电子数目是 10NA,选项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属于离子反应B. 碱性氧化物一定属于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 强氧化性的试剂与还原性的试剂混合一定能发生氧化
4、还原反应D. NaCl、液氨、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答案】B【解析】【详解】A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离子参与,如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故 A 错误;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7、CO 2是酸性氧化物,故 B 正确;C、一般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同种元素之间必须有中间价态才能发生,如浓硫酸与二氧化硫,故 C错误;DNH 3本身不能发生电离,NH 3为非电解质,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
5、的易错点为 B,要注意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和书写氧化物的关系,判断时要记住一些特殊的例子,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CO 为不成盐氧化物,Na 2O2为过氧化物,Al 2O3为两性氧化物等。4.用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 80mLlmolL-1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25mL 量筒 l0mL 量筒 50mL 烧杯 托盘天平 100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80mL 容量瓶 ,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 3 -【答案】A【解析】【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定容、摇匀
6、、装瓶,结合实验步骤选择仪器,据此解答。【详解】用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 80mL1mol/L 的稀硫酸,要选择使用 100mL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V,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0.1L1mol/L,解得 V=0.0054L=5.4mL,所以应选择 10mL 量筒,然后在 50mL 烧杯中稀释、冷却后,用玻璃杯引流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定容,还需要玻璃棒、胶头滴管,则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合理选项是 D。【点睛】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的知识,为高频考点,把握配制溶液的步骤、操作、仪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容量瓶的选择,题目
7、难度不大。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应该采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分离,并且图中冷却水未下进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没有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 A 错误;B应选蒸馏法分离,不是过滤,故 B 错误;C碘易升华,KI 加热不发生变化,从 KI 和 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 I2,应选升华,故 C 正确;D蒸发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 D 错误;故选 C。6.配制 100mL 0.1 mol/L 的 NaOH 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4 -A. 用托盘天平称量 NaOH 固体时左盘和右盘均应使用称量纸B.
8、 在 100mL 容量瓶中溶解 NaOH 固体,冷却至室温才能进行定容C. 称量所取的 NaOH 样品中有 KOH 杂质,其他操作正确,配好的 NaOH 溶液浓度偏低D. 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及时加水至刻度线【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具有腐蚀性药品应放在小烧杯或者称量瓶中进行,故 A 错误;B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故 B 错误;C称量所取的 NaOH 样品中有 KOH 杂质,其他操作正确,导致氢氧化钠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配好的 NaOH 溶液浓度偏低,故 C 正确;D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9、故 D 错误;故选 C。7.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所标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在该反应中,Fe 元素化合价由 Fe 单质的 0 价变为反应后 FeCl2中的+2 价,化合- 5 -价升高,失去 2e-;H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 HCl 中的+1 价变为反应后 H2中的 0 价,化合价降低,得到 2e-,电子转移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A 正确;B.在该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由 NO 的+2 价变为反应后 HNO3中的+5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43e-;O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 O2中的 0 价变为反应后 HNO3中的-2 价,化合价降低,得
10、到62e-,电子转移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B 正确;C.在该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 Cl2的 0 价变为反应后 Ca(ClO)2中的+1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 2e-;Cl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 Cl2中的 0 价变为反应后 CaCl2中的-1 价,化合价降低,得到 2e-,电子转移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C 正确;D.在该反应中,Cl 元素化合价由 HCl 的-1 价变为反应后 Cl2中的 0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5e-;Cl 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 KClO3中的+5 价变为反应后 Cl2中的 0 价,化合价降低,得到 5e-,题目中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不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D 错误;故合理
11、选项是 D。8.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Na +、SO 42-、Cl -、HCO 3-、CO 32-、H +、Cu 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 操作 现象(1) 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 溶液变红(2) 向溶液中滴加 BaCl2和稀 HC1 有白色沉淀生成(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03溶液和稀 HN03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6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色澄清溶液,可知溶液里没有 Cu2+;(
12、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里不含 CO32-和 HCO3-;(2)向溶液中滴加 BaCl2和稀 HCl,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 BaSO4,说明溶液里有 SO42-;(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溶液和稀 HNO3,此沉淀为 AgCl,但无法说明溶液里有 Cl-,因实验(2)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引入了 Cl-;由分析可知溶液里一定存在SO 42-、H +,一定不存在HCO 3-、CO 32-、Cu 2+,可能存在Na +、Cl -,故选 B。考点:考查离子反应及离子组成分的判断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13、 碳酸氢钠溶液中:Cl -、NO 3-、Na +、OH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 2+、K +、SO 42-、Br -C. 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SO 42-、K +、Cl -、Al 3+D. 饱和食盐水中:Fe 3+、I -、SO 32-、K +【答案】B【解析】【详解】AHCO 3-与 OH-结合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 A 不选;BCu 2+、K +、SO 42-、Br -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是澄清透明的溶液,故 B 选;C滴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含有 OH-,Al 3+与 OH-反应结合为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C 不选;D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Fe 3+与 I-不
14、能大量共存,故 D 不选;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本题的易错点为 B,要注意“澄清透明”与“无色”限制条件的区别。10.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O 2、CH 4三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 4O 2CO 2B. 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H 4O 2CO 2C.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O 2O 2CH 4D. 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CO 2CH 4O 2【答案】D【解析】- 7 -【详解】A根据 n= 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质量相同的 CO2、O 2、CH 4三种气体,所
15、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4O 2CO 2,故 A 正确;B根据 n= 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则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2、O 2、CH 4,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H4O 2CO 2,故 B 正确;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 2、O 2、CH 4三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O 2O 2CH 4,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O 2O 2CH 4,故C 正确;D取 mg 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 CO2、O 2、CH 4三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6+82)= mol, (82)= mol, (6+14)= mol,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
16、少是:CH 4CO 2=SO2,故 D 错误;故选 D。11.如下图所示,室温下的两个连通刚性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左室充入一定量 NO,右室充入一定量 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 NO 与 O2充分反应且恢复至室温,反应如下:2NO+O 2=2NO2。不考虑 NO2转化为 N2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左室的压强相同B. 反应后容器内的密度与反应前的相同C. 开始时左右两室中的分子数相同D. 反应后容器内无 O2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A.发生 2NO+O2=2NO2,反应后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气体平均充满左右两室,则反应后 NO 室的气体物
17、质的量也要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选项 A 错误;B.反应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气体的总质量与反应前一氧化氮与氧气质量之和相等。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与反应前气体的密度相同,选项 B 正确;C.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 NO和 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则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选项- 8 -C 错误; D.容器内 NO、O 2的质量相等,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0=16:15,两种气体发生反应:2NO+O2=2NO2,反应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2:1,可见 O2过
18、量,故最终容器内有 O2存在,选项 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B。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Fe2(SO 4) 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 2溶液:Fe 3+SO42-+Ba2+3OH-=Fe(OH) 3+BaSO 4B. 向 NaHSO4溶液中加入 Ba(OH) 2溶液至 SO42-完全沉淀: 2H +SO42-+2OH-+Ba2+=2H2O+BaSO4C.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Ca 2+HCO3-+OH-=CaCO3+H 2OD. HSO3-在水中的电离:HSO 3-+H2O SO32-+ H3O+【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 Ba(OH)
19、2足量,则 Fe2(SO4)3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2Fe3+3SO42-+3Ba2+6OH-=2Fe(OH)3+3BaSO 4,不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A 错误;B. NaHSO4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要以 NaHSO4为标准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H+SO42-+OH-+Ba2+=H2O+BaSO4,不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B 错误;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碳酸氢钙完全反应,以碳酸氢钙为标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 2+2HCO3-+2OH-=CaCO3+2H 2O,不符合反应事实,选项 C 错误;D. HSO3-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中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是:
20、HSO 3-+H2OSO32-+ H3O+,符合事实,选项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D。13.离子方程式 2Ca2+3HCO3-+3OH-=2CaCO3+CO 32-+3H2O 可表示A. Ca(HCO 3) 2 与 NaOH 溶液反应 B. Ca(HCO 3) 2 与 Ba(OH) 2溶液反应C. Ca(HCO 3) 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 NH 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Ca(HCO 3)2与 NaOH 溶液按照 2:3 混合,会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Ca 2+ 3HCO3+ 3OH2CaCO 3 + CO32+ 3H2O,A 正确;BCa(HCO 3)
21、2与 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钙沉淀,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 错误;CCa(HCO 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9 -离子方程式是:Ca 2+ HCO3+ OHCaCO 3 +H2O,C 错误;DNH 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 2+ HCO3+NH4+ 2OHCaCO 3 +NH 3H2O + H2O,D 错误,答案选 A。【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的知识。【名师点睛】电解质在溶液中实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时,要注意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弱酸
22、弱碱盐与酸、碱都能发生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强碱发生反应,二者的相对量的多少不同,反应不同,一定要结合二者的性质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14.向含 1mol HC1 和 1 mol MgS0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 mol/L 的 Ba(OH) 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 Ba(OH) 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中含有 1mol 氢离子、1mol 镁离子和 1molSO42 ,则加入氢氧化钡时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是 0.5mol 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恰好被中和,此时继续加入氢氧化钡开
23、始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当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达到 1mol 时,SO 42 完全被沉淀,但溶液中仍然含有镁离子,所以继续加入氢氧化钡仍然会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据此可知选项 C 正确,答案选 C。- 10 -考点:考查沉淀生成以及图像识别的判断点评: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字明确反应的原理,特别是反应的先后顺序,然后根据有关方程式和图像灵活判断即可。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七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