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
《(青岛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青岛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检测卷二(满分:80分 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2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纸张燃烧 C花香四溢 D灯泡发光,B 滴水成冰、花香四溢、灯泡发光的过程中均没有生成新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
2、学变化。,2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C 甲橱是盐类;乙橱是碱类;丙橱是非金属单质类;丁橱是金属单质类。活性炭是非金属单质,应放入丙橱。,3.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 D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B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原子;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
3、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4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B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需放入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量筒只能用于量液,不能加热、配制溶液或作反应容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应使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5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镁离子和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都是12;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
4、得2个电子,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镁离子和硫离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6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却不能,说明它们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
5、止不动,B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在空气中复燃,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低;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增大的结果;冰中的水分子在固定的位置做不规则的振动。,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食醋具有酸性,能跟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可用于除水垢;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8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食醋 酸性 除水垢 D干冰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B 根据紫色菜汁遇到醋等酸性
6、物质变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黄绿色推断,肥皂水显碱性,能使紫色菜汁变为黄绿色。,9小海看到妈妈炒的紫色卷心菜,紫色菜汁因为加醋而变成红色,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又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菜汁呈黄绿色的物质是( ),A.柠檬汁 B肥皂水 C食盐水 D雪碧,C 铜不与盐酸反应;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入
7、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D,12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XYCl2=XCl2Y,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 BZYX CYZX DXYZ,13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A.有蓝色沉淀
8、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D 向少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属于复分解反应;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BC均正确;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D不正确。,1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
9、,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待测值为4043.64.81312.610.816;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M减少24g,是反应物,N增加9g,是生成物,P增加9g,是生成物,Q增加6g,是生成物,该反应有一种反应物,三种生成物,是分解反应;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是(12.6g3.6g)(10.8g4.8g)32;N和P变化的质量比是(13g4g)(12.6g3.6g)11,所以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而相对
10、分之质量之比不一定是11。,C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特点来提纯物质,Y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升温到t2,X、Y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Z的溶质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故此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X、Y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比较;t3时Y的溶解度比X的小,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Y需要的溶剂更多,配成溶液的质量更大。,15右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
11、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16从抹有石灰浆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为鉴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Ca(OH)2和CaCO3 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C一定没有Ca(OH)2和CaCO3 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A 取上层清液加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定有氢氧化钙;固体未全部溶解,向不溶物中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一定有碳酸钙。,17丽丽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二、单双
12、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B 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该气味;食盐水呈中性,稀盐酸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则无。,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C 离子带电,但带
13、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水中含氢元素,但不是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使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19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CO BFe2O3FeCl2 CCuCu(NO3)2 DNa2CO3Ca(OH)2,BD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与酸反应时不会一步转化为2价的氯化亚铁;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钙。,20有关物
14、质之间的部分转换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中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D X可能是CO2,CO2属于无机物;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可能是CO2,也可能是盐(如碳酸钠);如果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CaO,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导致溶液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恢复至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图中的反应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专版 2018 中考 化学 复习 第三 部分 模拟 检测 冲刺 综合 课件 鲁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