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ppt
《(潍坊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ppt(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燃烧和灭火 6年2考 一、燃烧和灭火,二、火险应对措施,想一想 1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吗?是否只要有氧气存在,可燃物就能燃烧?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H2在Cl2中能够燃烧;不是,温度还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油锅着火,盖上锅盖是隔绝氧气;(2)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上述两种说法中,哪种说法错误,原因是什么? (2)错误;因为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考点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6年2考 一、化学爆炸、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如气球爆炸、蒸气锅炉爆炸,属于_物理变化_;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_化学变化_。,二、认识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常见的安全标志),三、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常识,辨一辨 1夜间觉察到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应采取的措施是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 ) 2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 ) 3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 ( ) 4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 ),考点3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6年5考 一、化石燃料的利用,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两种绿色能源(清洁燃料),想一想 1煤的隔绝空气加强热与石油的炼制
3、在变化类型上有什么不同? 煤的隔绝空气加强热为化学变化,而石油的炼制是物理变化。 2燃料燃烧时,若燃烧不充分,会有哪些弊端? 燃烧不充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典型例题运用,类型1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例1】2017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变,A错误;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得更充分,所以把家用煤加工成蜂窝
4、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B正确;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断电后被困在电梯内,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C错误;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要用湿抹布盖灭,不可用水灭火,D错误。,解题方法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注意事项着火点和温度的概念不同。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可变,而温度是一个变量。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可能燃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变式训练 1.2016郴州中考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
5、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 “火上浇油”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A项错误;“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而燃烧,B项正确;吹灭烛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C项错误;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灭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而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D项错误。,类型2 化石燃料与环境 【例2】2017德州中考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
6、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_煤、石油、天然气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 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 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H2O COH2_。,(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气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易被压缩;固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_。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
7、多优势,主要是_ABC_(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碳与水蒸气,生成物是一氧化碳与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3)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较大,固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小,所以气体易被压缩,而固体较难被压缩;(4)已探明可燃冰储量丰富;燃烧值大;可燃冰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但是由于在深海中,开采较困难。,解题方法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注意事项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8、另外,三大化石燃料在组成上都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变式训练 2.2016济宁中考我市煤电资源丰富,由于当地煤炭含硫量大,燃煤烟气大量排放对大气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为改善空气质量,某电厂采用高速旋转雾化器来处理燃煤烟气,并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副产品石膏,简易流程见下图。,(1)写出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SO2H2O=H2SO3_、_H2SO3Ca(OH)2=CaSO32H2O_。 (2)流程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_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_。,(3)煤电工业的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提出两项合理建
9、议:_开发新能源;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合理即可)_。,解析:(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3Ca(OH)2= CaSO32H2O。(2)流程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3)开发新能源,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实验聚焦突破,实验6:燃烧条件的探究 一、实验过程,二、实验改进与实验拓展,典例分析,【例】2017江西中考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仪器的名称为_酒精灯
10、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物质具有可燃性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乒乓球碎片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低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D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分析(1)仪器是酒精灯;(
11、2)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因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等量的木屑和煤粉,木屑先发生燃烧;(4)蜡烛燃烧需要氧气,A正确;由图像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正确;当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变为16%,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C正确;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共占84%,D错误。,命题挖掘 图1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
12、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通过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图2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卡: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5等。,(1)在仪器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仪器的名称为_锥形瓶_。,(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_。 (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
13、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1/2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_使白磷易与氧气接触_。 (4)按图2接好装置。在烧杯中加入200mL约80热水,若观察到_装置C中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_,则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约80热水的目的是_保证小试管中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_。 (5)缓慢推动注射器。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O2 2H2OO2_,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_白磷燃
14、烧,产生大量白烟_。,解析:(1)仪器是锥形瓶;(2)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CO2、SO2、SiO2、P2O5等,会与碱反应,所以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逸散的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3)试管的体积决定了氧气与白磷的接触面积,所以装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使白磷易与氧气接触;(4)在烧杯中加入200mL约80热水,若观察到装置C中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约80热水的目的是保证小试管中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15、,所以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该命题点主要涉及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常见火灾事故和灭火自救措施的考查,燃烧条件常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灭火的方法与自救常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考查,给题形式多为选择、填空、实验题等,一般难度不大。,12013潍坊10题2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室内着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否则会使
16、空气流通,火势更旺,C选项做法错误。,22015潍坊9题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D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A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B正确;面粉、煤粉与空气混合后,若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C正确;“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起到灭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潍坊 专版 2018 中考 化学 复习 第一 部分 系统 成绩 基石 第七 单元 燃料 及其 利用 课件 新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