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PDF).pdf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PDF).pdf(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高2018 级高一上期10 月 阶段性测试语文试 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人:高2018 级语文备课组 一 、现 代文阅 读( 26 分) ( 一) 现代诗 阅读 (本题 共2 小题 ,11 分) 阅 读下 面的诗 歌, 完成后 面的 小题。 川江 号子 蔡 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2、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歌声远去了, 我从沉痛中苏醒, 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 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 用深沉的歌声 回答你的呼吁。 1958 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作者游历长江, 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 将 “号子” 和 “ 船夫” 两种形象融为一 体,表达了对船夫悲壮地搏击激流的英雄气概的敬仰与赞美。 B. 此诗的 首行, 就以 “碎裂人 心”将 川江号 子的撼人 魂魄的 音色展 现了出来 ;随后 两行中 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
3、的船”,凸显了船夫们身处环境的艰险。 C.第一诗节画线句采用了比喻、 反复、 化虚为实等手法, 形象写出号子的穿透力, 突出了川 江号子带给我心灵震撼的持续不断。 D. 那些“ 终身搏 斗在 急流上的 英雄” ,“宁 做沥血歌 唱的鸟 ,不做 沉默无声 的鱼” ,传达 了船夫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抗争精神。 E. “但是 几千年 来” 一句,其 中“但 是”既 表示转折 ,又承 续前面 三行的意 绪;随 后的一 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2 、诗歌 的最后 一小 节 ,作者后 来把它 删去 了 ,你是否 同意这 种改 动 ?请结合 诗句说 明你的 理
4、由。(6 分) _ _ _ ( 二)文 学类 文本阅 读( 本题共 3 小 题,15 分) 阅 读下 面的文 章, 完成后 面的 小题。 父 啊,我 的父 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 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 那天上午, 接到家中电话后, 我 争分夺秒地往回赶, 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 告诉他我回来了, 没有 反应; 又让我喊, 我握 着他的手, 一迭连声地 喊: “父啊!父啊!”父 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 一会儿, 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眼 睛也睁开了, 仿佛刚刚睡醒一样。 转瞬间, 他又闭上了眼睛, 我终是克制
5、不住, 跑到屋外捂 着嘴啜泣, 生怕被别人听到。 过不多时, 侄子过来告诉我, 爷爷走了。 我进去一看, 父亲神 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 我和父亲并不很亲。 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 其中之一便是: 家境较 好的、 父母对孩子较娇 惯的, 叫 “爸爸 ” “妈 妈” 或 “娘 ” ; 家境较差的、 父母对孩子没那 么宠爱的, 都单叫一个 “父” “妈” , “父” 后加语助词 “啊” , 叫 “父啊” 。 我家穷, 孩 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 父亲读过初小, 算是一个文化人, 当过村 (那时叫生产队) 里的会计。 但是他太
6、轻信别 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 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被抬走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 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 他不仅不护着我们, 反而责备我们。 我自小很乖, 不爱 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 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 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 心里恐惧极了。 那时父亲在我心目 高一语文 2018 年 10 月阶考 第 1 页
7、 共 4 页 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 直到长大懂事后, 听 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 我才对父 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 19 岁那年,我考 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 长途汽车到省城, 再坐火车到北京。 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 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 行李, 天不亮就出发了, 父亲坚持要送我, 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 只 听到刷刷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 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 他总不肯。 大 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 天色微微亮了, 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 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 写信。 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 他还
8、在原地站着, 我鼻子有点酸酸的。 后来才知道, 父亲回到 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 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 谦恭, 甚至有点拘谨、 小 心翼翼。 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 陪着笑脸。 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 威严, 现在才发现他 原来是那么瘦小、 卑微。 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 为我自豪, 在他的眼里, 这个最小的儿子 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 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 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 从来不顶撞他, 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 有一年我 回老家, 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 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
9、领导的意思是, 我不在家, 请村 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 不巧村支书不在家, 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 免得有蹭饭之嫌。 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 等着走呢。 我跟他说了, 他没说什么, 事后母亲告诉我, 父亲 已经跟左 邻右舍 说了 , 市领导要 请他和 儿子 一 起吃饭。 我一听 后悔 莫 及! 父亲 那点可 怜的虚 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 已经报过一次病危, 我匆匆赶回家去,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 但 还是被吓了一跳。 父亲本来就瘦, 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 眼窝深陷, 颧骨突出, 看着 非常吓人。 那时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 我帮他擦洗身子,
10、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 轻轻地 说: “脏。 ” 我心里很 不好受, 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 现在只能任人摆布。 在家待了几天, 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 有一天他跟我说: : “你工作忙, 先回去吧, 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 ” 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 过去, 我曾经很不喜欢 “父啊” 这个称谓, 觉得它土, 乡里乡气的, 当着别人的面都叫 不出口。 现在, 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 “父啊” 的时光。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 我多么希望一直 这么叫下去. 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 先写
11、父亲临终时的情景, 渲染气氛, 继而 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 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B 小时 候家里 穷、 孩 子多,父 母对我 们照 顾 不过来, “我” 很少 得 到娇惯、 宠爱, 因而和 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 C 父亲 为人懦 弱, 在 外胆小怕 事,以 致丢 职 、抄家、 遭窃, 这些 变 故严重刺 痛了“ 我”幼 小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D 文章 十分注 重于 细 微之处写 人,在 画线 语 句中,一 个“脏 ”字 写 出了父亲 尴尬不 忍、不 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 4.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 分) _ _ _
12、5.“父啊,我的父啊”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_ _ _ 二 、古 诗文阅 读( 32 分) ( 一) 文言文 阅读 (19 分) 晏平仲婴者, 莱之夷维 人也。 事齐灵公、 庄公 、 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 于齐。 既相齐, 食 不重肉, 妾不衣帛。 其 在朝, 君语及之, 即危 言; 语不及之, 即危行 。 国有道, 即顺命; 无 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 在縲绁中。 晏子出, 遭之涂, 解左 骖赎之, 载归。 弗谢, 入闺。 久之, 越 石 父请绝 。 晏子戄然, 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 免子于厄, 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 然。
1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 于知己者。 方吾在縲绁中, 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 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 出, 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 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 问其故。 妻曰: “晏子 长不满六尺, 身相齐国 , 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 其出, 志念深矣, 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 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 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 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 著书, 欲观其行事, 故 次
14、其传。 至其书, 世多 有之, 是以不论, 论其 轶 事。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 成礼然后去, 岂所谓 “见义不为无勇” 者邪?至其谏说, 犯君之 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高一语文 2018 年 10 月阶考 第 2 页 共 4 页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君语及之,即危 言 危:正直 B.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关系) C.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 于知己者 信:诚信 D.论其轶 事 轶:散失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其夫
15、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B.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C.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D.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 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晏子解救石父、 晏子 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 共同将晏 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 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 C.
16、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 见车夫驾车 时扬扬自得, 与晏子的 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 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 也是羡慕向往的, 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 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5 分) _ _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5 分) _ _ ( 二) 古代 诗歌阅 读(13 分) 阅 读下 面的诗 歌, 完成后 面小 题。 醉 落魄 范 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 绿雾星
17、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 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 说。 注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绛河:天河 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昭华: 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软红: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0.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 闪烁不定。 B.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句中的“花影吹笙”,即在花影下吹笙,笙的音乐声与扶疏 花影互相映衬,显得空灵剔透,朦胧含蓄。 C. 下片 “鬓丝撩乱纶 巾折” 一句, 侧面写出 了词人的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