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
《(江苏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1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技法提分点 15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步骤分析语言技巧读文支招第一步 整体关注1.全诗共八句四联。2.注意标题。 “秋兴”既是季节之秋,秋天情思;也是人生之秋,人生感怀。第二步 把握内容1.首联概写现实情状。2.颔联忧怀国危体衰。3.颈联抒写失落忧愁。4.尾联表达无奈感慨。典题文本(201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秋 兴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 ,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 迮:狭窄。【诗歌赏析】 首句对“白发”这一典型意象做简捷的描写,清晰地表述出自己人过中年、迅速衰老的情状。次句诉说自己
2、愤然辞官归家,已经过去了三个秋天。故山故园依旧,而时间和年华就这样一个秋天,又一个秋天地悄然流逝。平静的诗句,难静的情怀。当此秋高时节,国事拥塞心头。买醉解忧。登上高阁,凭栏北望,光复无望,现有的半壁河山,也日削月割,不断沦丧,日渐狭迮。醉因忧国、醉不忘国的爱国诗人,怎能不心如刀割?回看自己,已过中年,疾病侵入,更觉得日月飞逝,分外无情。诗人 45 岁时曾在大散关一带亲临抗金前线,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一生难忘。眼见历经百战的铠甲闲挂壁上,一如2自己以身许国的壮志;耳边还不时响起当年军营五更时凄厉的号角,也只能平添国势衰微、报国无门的忧愁。国事身事,情何以堪!国忧身愁,郁结难消。可是又有什么用处
3、?又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呢?索性全都放下吧,明天早点儿起来,到烟雨迷蒙的富春江垂钓吧,累了倦了,就挑选一棵秋叶正红的枫树系住小船。烟雨迷蒙能向何方?还是系住自己怦怦跳动的心吧。对点解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 解析 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尾句设题。 “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 “尾联”暗示了思考的方向。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尾联主要是写景, “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
4、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 ;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 解析 中间两联,第一句讲自己登高望远,乾坤狭窄,这是所见之景,寓“愁”于其中,但未明“愁因” ;第二句讲两个方面,一是中年得病,二是日月(指时间)紧迫(遒:迫近);第三句“空许国”言己壮志难酬;第四句“五更画角”(画角:乐器名,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在姜夔
5、扬州慢中有“渐黄昏,清角吹寒”句)言战事未息。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1.(2018江苏盐城、南京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黄庭坚关寒塞雪欲嗣音 ,燕雁拂天河鲤沈。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3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注】 嗣音:传递信息。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1)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答: (2)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答: 答案 (1)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
6、,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的惆怅寂寥。(2)“弓刀陌上望行色”一句,诗人站在塞外的道路上,见行色匆匆归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归乡之后的情景,想要与儿女家人欢聚一堂,秉烛夜话。尾联用一个“更”字,加深了诗人欲与叔父东归而去的渴慕与期盼。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化用世说新语典故,表达了诗人离乡之远,时间之久,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之感。这两联诗人运用虚写,联想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田园之美。既表现了自己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又构想了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2.(2018江苏常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十
7、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苏 轼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1)请简要分析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答: (2)首联和颔联中的哪些描写表现了诗人赏雪的兴致之浓?答: (3)“谁怜破屋眠无处”一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句?答: 4解析 (1)前四句点题,点明“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 ,诗人于明日早往南溪小酌, “真无价”“走马来看” “犯晓过朱桥”体现兴致之盎然;颈联写景,眼前所见的是“破屋” “村饥” ,到处是一片萧索荒凉的景象,让诗人游兴大减;尾联写“暮鸦”惊飞、雪花飘落,好似知晓人的意思,
8、这让诗人稍稍摆脱刚刚的扫兴的情绪。(2)首联中,先说“得雪”真无价,肯定“夜雪”之意义, “走马来看” ,趁着雪还没有消融就在大清早骑马来赏雪,写出心情之急切;颔联,独自拨开榛莽寻找脚印,自己是最先到达的,诗人因为自己最先到达(雪地上没有其他人的“履迹”)而高兴。(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本诗中的“谁怜破屋眠无处”这一句就是化用了这些诗句。答案 (1)十二月十四日夜雪,诗人雅兴勃发,然而, “屋破” “村饥”的萧索荒凉景象,使诗人游兴大减,暮鸦惊飞雪花飘落,才使得诗人稍许摆脱扫兴的情绪。(2)赶在雪没有消融之前大清早骑马来赏
9、雪;因为自己最先到达(雪地上没有其他人的“履迹”)而高兴。(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018江苏兴化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鹦鹉洲李 白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注】 此地因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东汉末,祢衡恃才傲物,曹操想羞辱他反被羞辱,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给黄祖。后因与黄祖言语冲突而被害,时年二十六岁。(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表达特色。答: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解析 (1)重点抓住诗句中的“鹦鹉西飞”的典故分析用典
10、的手法,抓住“香风暖” “锦浪生”乐景和整首诗的情感分析“以乐景写哀情” 。(2)注意抓住诗句中的“何青青” “迁客”“徒极目” “孤月” “向谁明”分析对祢衡的才华的倾慕、悼念之意,自己的失意、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5答案 (1)颔联:借用典故(借代),借鹦鹉西飞,暗写(代指)祢衡被黄祖杀害。以乐景衬哀情,以鹦鹉洲树木青翠,反衬祢衡命运的悲惨。颈联:运用比喻,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从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描写鹦鹉洲美好的风光反衬,以春景,反衬出下文自己内心的孤苦之情。 (2)对祢衡才华的倾慕之意;对祢衡的悼念之情;借祢衡抒发孤傲自得之意;遭遇贬谪的失意之情;漂泊异乡的孤独之情。1.(2018江苏
11、盐城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赵 鼎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西北欃枪 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注】 赵鼎(10851147),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欃(chn)枪:喻邪恶势力。(1)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答: (2)词的下阕对比手法鲜明,试作赏析。答: 答案 (1)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
12、有家难回),壮志难酬,老来漂泊。(2)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伤。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2.(2018江苏百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金陵怀古(其一)王安石霸主 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 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 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麦秀:即麦秀歌 ,为6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 (2)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
13、” ,即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难守成的奇怪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抛出问题,为颔联议论作铺垫。(2)冷静剖析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因骄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自取,不必为之惋惜悲伤;站在历史高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观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3.(2018江苏栟茶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送七兄赴扬州帅幕陆 游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 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注】 荛:樵夫,这里代
14、指普通人。(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 答案 (1)“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表达了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诸公谁听刍荛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吾辈空怀畎亩忧“表达只能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2)借景抒情,借描写急雪打窗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痛苦;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与七兄登高望远“涕俱流”的细节,表明诗人心中对七兄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4.(2018江苏常熟阶段性抽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7沁园春陈维崧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 ,同云臣、南耕、京少赋。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鉴赏 技法 分点 15 三年 一吟双泪流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