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20181230251.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2018123025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20181230251.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技法提分点 24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入手鉴赏诗歌语言读文支招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读懂诗歌不仅要靠“三看” ,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语言,靠咬文嚼字泡开诗家语。1.诗家语之变形古诗出于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要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如右侧第一首,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中的“残” “泣”就使用了使动用法,明确了这一点就能更快速理解诗句含意了。2.诗家语之跳跃诗家语是跳跃的、跨越时空的,存在大量的“空白” ,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阅读时需要进行补充。3.诗家语之颠倒古诗受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有时也是突出情感的需要,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
2、感侧重点。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 ,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典题文本2(2016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 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 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译文】北来人二首(北方流落到南方的人)一说起京城发生的事情,仿佛白发也多了。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
3、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一家十口当年同时离别之后,如今我成了独飞的孤雁。饥荒时节,我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野菜充饥;贫寒无衣时,我只能穿上国土沦陷后蕃人穿的衣衫。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却一天天稀少。眼看自己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对点解题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答: 解题指导赏句三入手理 解 诗 句 含 意 , 描 述 诗 句 内 容理解诗句含意,明确“残” “泣”均为使动用法。描述内容为: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指 明 特 点 与 手 法对仗工整,修辞手法为对偶;“泣铜驼
4、”为拟人手法。同时这两句又是写景,景物特点是荒废、破败的,寄寓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故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3概 述 作 用情景交融,突出诗人情感。答案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 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两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从视角上看,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从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答案 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
5、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2018诸暨牌头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 题。点绛唇 【注】县斋愁坐作宋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 公元 1108 年,葛胜仲因故被贬歙州休宁县,这首词便作于此时。1.“梦逐芭蕉雨”中的“逐”字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答: 解析 本题赏析炼字效果。释义明法,点明字义,明确拟人化手法,即突出“主动”意向。概述作用,结合注释理解“逐
6、”字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答案 “逐”有“追逐,追随”之意, “逐”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动态化)了,更增添了羁旅他乡、怀才不遇的凄苦悲愁之情。42.结合全词,分析“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的作用。答: 解析 本题赏析炼句效果。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为景物描写,意为日暮时分,荒颓的城中鼓声四起,在杂乱的群山中回荡。指明特点与手法,特点是荒凉、冷落;手法,本句为结尾句,故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概述作用,分析手法的作用,如烘托形象、突出情感等;分析诗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如与标题、开头的照应等。答案 以景作结,营造氛围,乱山、斜日、荒城、暮鼓等意象,营
7、造了荒凉、冷落的氛围;融情于景,含蓄蕴藉,眼前之景即心中之景,都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隐含迁客羁臣难以言说的凄凉和孤寂;烘托形象,词人身处荒城,看夕阳斜照,听暮鼓声声,烘托出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暗点词题的“愁”字。 “山无数”写离家之远,归程之难,“乱”字既加重了归程艰险,又隐含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凸显题旨;照应开头。 “斜日荒城”照应“秋晚寒斋” 。一、(2018浙江省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2 题。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冯子振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 幺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 青帘 舞处。【注】 底是:哪里是。青
8、帘:酒帘、酒幌。1.“白鹭一行飞去”化用了杜甫绝句中“_”一句, “问底是青帘舞处”化用了杜甫清明中“_”一句。解析 所谓“化用” ,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自己诗歌中的语句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白鹭一行飞去”有“白鹭” “一行” “飞” ,结合“杜甫绝句 ”很容易联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者意象、意境相同;“问底是青帘舞处” ,由注释可知“底是”即“哪里是” , “青帘”即“酒帘、酒幌” , “青帘舞处”即“酒旗招展”的地方,联系“杜甫清明 ”,可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 ,两句句意完全相同。答案 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2.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解释“说”字的
9、妙处。答: 解析 本题赏析炼字效果。释义明法, “说”的是“野叟田父” , “法” ,此处着重指结构技5法。概述作用,结构上, “芒鞋竹杖行春”是听“野叟田父”说了之后的行动,故承上启下;呼应下文的“问” 。内容上, “新晴”突出“新近” “新奇”的特点, “问底是青帘舞处”写诗人欲饮一杯的雅兴,可见闲居之趣。答案 结构上:这个字上联“野叟田父” ,下启“芒鞋竹杖行春”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下面的“问”字前后照应,使整首曲子浑然一体。内容上:“说”这个动作表达出了农民对天降甘霖又获新晴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一种无心听之的闲居之趣。前面作者“终日对野叟田父” ,心境平静恬和,如今听村民提起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第三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诗歌 鉴赏 技法 分点 24 三年 一吟双泪流 20181230251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