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 、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 20
2、 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 ;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 ,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 ,
3、 “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 ,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 “普遍” “有则” “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 ,进而提出了中国现
4、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 ;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 2 -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 20 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5、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 ,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 ,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
6、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B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C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 “化
7、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学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B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3 -C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D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 ,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二)文学类
8、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5 题。 (9 分)一天与一年 侯发山正月初六一大早,土豆和槐花便悄悄起床了,待一切收拾停当,天还不是十分的透亮,看了看熟睡中的女儿甜甜,槐花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叫醒给她说一声?”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槐花见状,不舍地看了甜甜一眼,转身跟了出去。等走出院门,槐花看着土豆的后背,一边走一边说:“甜甜都六岁了,懂事了,咋着也得给她说一声。 ”“她哭死哭活,走得了?”土豆头也没回,没好气地说。槐花不吭声了。也是,每年他们出门,甜甜都要死死缠着槐花的腿,哭得稀里哗啦。土豆说:“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槐花还是不吭声。土豆说:“一年时间太短一来一回光
9、车票就得三千多,如果不回来,省下车票不说,还能多挣几百。 ”土豆说得倒是实情,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网,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了。土豆和槐花走到村口,三轮车还没来。土豆随口问槐花:“东西都带齐了没?身份证也带了吗?”槐花闻听,摸了摸口袋,说了声, “糟了,身份证没带” ,然后撒腿往家跑。“回来!”土豆叫道。槐花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土豆。“你瞧着行李。 ”土豆说罢,像头受惊的骡子,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土豆跑到家,已是汗水淋漓,呼吸不匀。这时,老娘已经起床了,正在刷洗碗筷。老娘问道:“咋又回来
10、了?” “身份证忘带了。 ”土豆说着,便翻箱子倒柜子地找开了。怕惊醒甜甜,也是消没声息的。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找到。土豆给槐花打手机,让她赶快滚回来。槐花回到家,直奔床头的箱子。土豆瞪了槐花一眼:“我都翻几遍了,影儿也没有。 ”“我记得回来就放那里了。 ”槐花小声说着,把手伸了回来,却又没地方放,一会儿拉衣- 4 -袖,一会儿拽拽围巾。这时候,甜甜已经醒了,躺在被窝里瞪大眼睛,眼珠子滚过来滚过去。看到甜甜安静的样子,土豆想起什么似的,问甜甜:“身份证是不是你拿了?”他记得年三十回来那天收拾身份证的时候,甜甜曾经问过他,问身份证是干啥用的,他说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车,不能出门。槐花忙过去把甜甜的被角
11、掖了掖,抚摸着她的头发:“乖,好孩子不能说瞎话,是不是你拿了?”甜甜不吭声。土豆瞪着甜甜,恶声恶气地说:“是不是你拿了?”甜甜哇地哭了。“有话不会好好说?瞧你那样子,跟个门神似的,就不怕吓着孩子?!”老娘赶过来数落土豆。“好女儿,不哭啊,不哭啊。 ”槐花哄着甜甜。“我们不打工,你吃啥喝啥啊?你不穿花衣裳啦?你不吃火腿肠啦?”土豆的声音明显低下来。“我不穿花衣裳,我不吃火腿肠我不想让你们打工。 ”甜甜哭得更厉害了。显然,甜甜把身份证藏起来了。老娘也过来劝甜甜:“甜甜,你不是想上学吗?你爸你妈不出去打工,你就上不了学,你就背不上新书包”嗨,你别说,奶奶的话就是管用,甜甜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
12、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两一年时间。乖,听话。 ”槐花看了土豆一眼,边说边给甜甜擦眼泪。“一年时间有多长啊?”土豆盯着槐花的脸,好像那上面有好看的花似的。“不长你看,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这么长,多快?”土豆一边说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比划。甜甜看了槐花一眼。槐花点了点头。甜甜这才从枕头下摸出两张身份证。等到土豆和槐花风风火火地坐三轮到镇上,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不料想,外出的人太多,接连几天的票都没有了。真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两个人只好失望而归。晚上八点回到家,甜甜见到他们,跑步迎上前去:“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咋现在才回来
13、?我都数了好几年了”话没说完,甜甜眼里的泪已经流了出来。 (选自天池2016 年 4 期,有改动)4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槐花想叫醒甜甜,但是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土豆是担心甜甜醒来哭闹,耽误了他们的行程。- 5 -B “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听到土豆这句话,槐花还是没有吭声,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C “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土豆急切的心情,希望赶紧回家找到身份证。D甜甜藏起了父母的身份证,反映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5本文的题目“
14、一天与一年”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滿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
15、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或“成人宣誓日”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个礼。一阵音乐过后,年
16、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保证他能够平安回家。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城市环卫部门打工,挣自己的生活费。他表示当年的成人礼让 16 岁的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 6 -材料三:(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
17、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贵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我宣誓,从今天升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梅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相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
18、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等面前仍然不忘道义和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C.我国的“成人节”仪式应该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及国家观念教育相结合,从而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动力。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9、3 分) ( )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 7 -省级立法。C.“成人礼”不仅是仪式,更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要求,公民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8.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
20、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
21、,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
22、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8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沈阳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