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 1954 年 9 月 21 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A 发生在 1949年建国前期 B 是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产物 C 是在 1956 年提出
2、D 发生在1956 年底,所以结合时间概念可知答案选 B考点: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点评: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2. 毛泽东在 1954 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A. 成为联合执政机构B. 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C. 职能已被人大取代D.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虽然政协不在
3、代行人大,但是“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说明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故 D 正确;中国不是联合执政,是共产党领导,故 A 错误;政协不具有立法权,故 B 错误;政协职能转换,故C 错误。3. 建国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 2 -A. 抗美援朝期间B. 解放战争时期C. 改革开放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故 D 项正确。抗美援朝是 1950 年1953 年;解放战争是 1945 年-1949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B 排除
4、。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故 C 项错误。4. 电影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 世纪 80 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 “文革”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 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 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 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材料不能反映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故排除 A;材料不能反映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当时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尚未建立,故排除 B;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人民的法制意识增强,
5、我国法制建设也不断的发展,因此 C正确;D 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是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5.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其意图是A.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B.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D.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取代具有民族歧视意味的归绥、迪化等词,- 3 -说明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体现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平等。故 C 项正确
6、。经济、民族风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D 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题干没有涉及设立自治机关,B 项错误。点睛: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体现。 6. 下图中两面旗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和平共处”B. “一国两制”C. “求同存异”D. “九二共识”【答案】B【解析】图中两面旗帜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7、区旗,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故 B 项正确。 “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九二共识”是指 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故 ACD三项排除。7. 下图场景出现的前提条件是- 4 -A. 两岸实现停火B. 两岸民间交往的启动C. 两岸认同一个中国原则D. 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 “习马会”出现的前提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79 年就实现,排除;B 项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排除;D 项是 2008 年实现的,排除。8. 下图
8、是反映冷战时期的一幅政治漫画,图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他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 各奔东西B. 同归于尽C. 你死我活D. 走向联合【答案】D- 5 -【解析】图中两枚导弹上分别标有美国和苏联的国旗,漫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处于两枚巨型导弹的威胁下,求安全、求生存是法德两国当时最迫切的任务,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欧共体建立的国际背景,排除 ABC,D 项正确。9. 1954 年某国际会议在欧洲举行,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下图生动再现了周恩来率团参会情景。这次会议是A. 亚非会议B. 不结盟会议C. 开罗会议D. 日内瓦会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54 年” “首次以五大国
9、的身份” “周恩来率团”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 D 项正确。亚非会议召开于 1955 年,不结盟会议召开于 1961 年,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BC 三项排除。点睛: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时间题,平时学习要注意准确熟练记忆重大事件的时间。10.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 “一边倒”B. 多边外交政策C. 不结盟政策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题干中“黄金法则”是指:只有相互之间的尊重,才能实现双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的
10、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它强调相互之间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和平外交,符合题干中的“黄金法- 6 -则” 。故 D 项正确。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对,与“黄金法则”无关。故 A 项错误。多边外交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指的是三个以上国家在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与“黄金法则”无关。故 B 项错误。不结盟政策主张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主张广大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与“黄金法则”无关。故 C 项错误。11.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
11、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A. 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 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答案】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 下图所示的“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 ,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
12、个时代开始了” 。这表明- 7 -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丧失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中美之间的矛盾彻底消除D.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D项正确。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只是动摇,没有丧失,故 A 项错误。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 B 项错误。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故 C 项错误。13. 有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用一个小标题来反映。其中适合用于反映新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扬眉吐
13、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 “一边倒” 、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扬眉吐气” ,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属于“跨洋握手”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被誉为“冰释雪融” ,所以选 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中日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 19561965 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8 -A.
14、 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B. 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C.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D. 多哈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 C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 A。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排除 B。2001 年多哈会议,中国加入
15、世界贸易组织,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第二次是 1956-1965 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 20 世纪70 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合知识即可知道答案15. 中国自 1990 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 5000 多人次的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 5 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D.
16、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D【解析】从外交的范围来看,我国在新时期的外交主要以联合国为中心,既有周边国家的外交,也包括地区性的区域与组织,还涉及到大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其它选项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16. 祈盼“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9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五谷丰登”
17、表现的是农业, “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 B 符合题意,A 项不全面,CD 两项与题干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17.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宋代李处权这首土贵要予赋水轮描绘的是A. 筒车B. 翻车C. 曲辕犁D. 耧车【答案】A点睛:筒车和翻车都是灌溉工具,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不用人力,而翻车要用人力将水从低处汲到高处。18.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18、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赵州桥【答案】A【解析】根据“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它指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 A 项正确。郑国渠是公元前 246 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10 -与题干地理位置不符,故 B 项错误。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与题干不符,故 C 项错误。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与题
19、意不符,故 D 项错误。19.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A. 发展商品经济B. 重农抑商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答案】B【解析】此题的题眼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题干中的“本”即指农业, “末”指的是商业,整句话的意思是“舍弃作为根本的农业去追求作为枝叶的商业,是有贤德的人所不取的”,所以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认为对于经商的事情,都没有记录的必要,这是很典型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故答案选 B。其他三项题干没有体现。20. 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之,以本守之” ,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
20、农民逐渐贫困B. 手工工场发展缺乏技术力量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答案】D【解析】由“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反映了商人并未将赚取的钱财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买房置地,这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D项正确。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指商人把通过商业赚取的钱财用来买房置地,与农民的贫困无直接关系,故 A 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人赚取的钱财的主要用途,与技术力量无关,故 B 错误。21.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 以家庭为单位的
21、自耕农经济特征- 11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 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22.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 1800 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 18 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 西安B. 广州C. 上海D. 天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
22、合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与中国有关,此时为鸦片战争前夕,明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故 B 项正确;西安在陕西,不符合题干“海上贸易”信息,排除 A;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才开阜通商的,排除 C;1860 年北京条约后,天津才开阜通商的,排除 D。23.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A. 战国B. 汉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丝绸之路在西汉时开辟。故本
23、题选 B。24.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商业市镇兴起纸币出现- 12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帮形成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依据所学,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排除,选 B。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明清商业。25.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 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B. 官府资金投入不够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做出准确归因,旨在考查学灵
24、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即在明朝后期的某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好,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AB 两项具有片面性,没有依据,排除;D 项由于定势思维,易误选,但 C 项不够根本,是 C 项的体现。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26. 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A. 技术水平领先世界B. 技术工艺不断创新C. 技术传承封闭保守D. 技术交流范围广泛【答案】C- 13 -【解析】 “官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