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7淄博高三诊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B 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
2、而推崇道学,故 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察科目的变动无关,故 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 D项错误。2(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受学于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A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 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 B项错误;“孔颜之乐”
3、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 C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3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B “汉唐儒学”也有强调三纲五常的内容,故 A项错误;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儒学成为人生哲学,把儒学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 B项正确;“谶纬神学”主要体现在西汉以后,所维护的是“君权神授” ,故 C项错误;儒学自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4、后,就有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的作用,故 D项错误。24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朱熹主张“居敬察醒”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B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 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 ,朱熹主张“居敬察醒” ,两者共同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 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 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 D项错误。5某思想家认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 )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知行合
5、一是获取天理的关键C “格物致知”才能求得天理D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A 材料中“致良知以求仁”体现了心学的主张,表明该思想家是心学代表人物,故 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获得天理的关键,故 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 C项错误;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其主张而是其结果,故 D项错误。6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
6、规律B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汉代儒学已经产生,故 A项错误;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故 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以“天理”的观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 C项错误;儒学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为现实社会服务,故 D项错误。7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
7、历史A 根据材料“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3题为篡弑资贼 ”可知,李贽的史学著述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转而开始独立思考,故 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史学编撰体例,故 B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并没有提及所谓的“等级观念” ,故 C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我们也不能推断出李贽的史学著述是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之上,故 D项错误。8(2017岳阳高三质检)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
8、更无可救矣。 ”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 “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C 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说明清代学者认可天理的存在,故 A项错误;材料中学者依然认可天理的存在,说明依然属于唯心主义,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说明学者戴震认为天理是控制欲望而不是取消欲望,即“理” “欲”相统一,故 C项正确;戴震反对遏制人正常欲望的理,是对传统理学思想的批判,但未体现反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故 D项错误。9(2017韶关高三调研)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
9、: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C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 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 B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 C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
10、是新文化运动,故 D项错误。10(2017盐城高三模拟)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 ,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4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C “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 “他”是指顾炎武。认为探究“理” ,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是王阳明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文化 成长 历程 11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25 宋明理学 明清 之际 活跃 儒家思想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