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

    • 资源ID:1184171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

    1、1第 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7淄博高三诊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 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B 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目的,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说明为了证明唐朝统治的合理性,

    2、而推崇道学,故 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与考察科目的变动无关,故 C项错误;道举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目的,故 D项错误。2(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受学于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A 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故 A项正确;“孔颜之乐”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故 B项错误;“孔颜之乐”

    3、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而不是理学,故 C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宽泛,排除。3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B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B “汉唐儒学”也有强调三纲五常的内容,故 A项错误;宋代以前儒学服务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则将伦理说成世界的本原,儒学成为人生哲学,把儒学的伦理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的目的,故 B项正确;“谶纬神学”主要体现在西汉以后,所维护的是“君权神授” ,故 C项错误;儒学自从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4、后,就有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的作用,故 D项错误。24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朱熹主张“居敬察醒”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B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 A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 ,朱熹主张“居敬察醒” ,两者共同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 B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 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 D项错误。5某思想家认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 )A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B知行合

    5、一是获取天理的关键C “格物致知”才能求得天理D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A 材料中“致良知以求仁”体现了心学的主张,表明该思想家是心学代表人物,故 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获得天理的关键,故 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 C项错误;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其主张而是其结果,故 D项错误。6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 ”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

    6、规律B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汉代儒学已经产生,故 A项错误;宋代摆脱了一味关注现实和粗糙的天命观,将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故 B项正确;宋明理学是以“天理”的观念来维护等级秩序,故 C项错误;儒学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规律,而是为现实社会服务,故 D项错误。7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

    7、历史A 根据材料“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3题为篡弑资贼 ”可知,李贽的史学著述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转而开始独立思考,故 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史学编撰体例,故 B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并没有提及所谓的“等级观念” ,故 C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我们也不能推断出李贽的史学著述是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之上,故 D项错误。8(2017岳阳高三质检)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

    8、更无可救矣。 ”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 “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C 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说明清代学者认可天理的存在,故 A项错误;材料中学者依然认可天理的存在,说明依然属于唯心主义,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说明学者戴震认为天理是控制欲望而不是取消欲望,即“理” “欲”相统一,故 C项正确;戴震反对遏制人正常欲望的理,是对传统理学思想的批判,但未体现反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故 D项错误。9(2017韶关高三调研)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

    9、: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C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 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 B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 C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

    10、是新文化运动,故 D项错误。10(2017盐城高三模拟)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 ,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4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C “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 “他”是指顾炎武。认为探究“理” ,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是王阳明的

    11、主张,故 A项错误;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是黄宗羲的主张,故 B项错误;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是顾炎武的主张,故 C项正确;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王夫之的主张,故 D项错误。11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B不提倡“尊公轻私”思想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B 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理欲一体” “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等的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 A项错误;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

    12、 ,故其所提倡的并非“尊公轻私”思想,故 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 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的主张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故 D项错误。12(2017江西重点中学联考)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循礼” “秉礼”为“君子之道” ,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A 以反传统、反教条和反权威自居的李贽

    13、遭受到同为进步思想家的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批判,而王夫之的政治主张亦与孔子“礼”的政治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还尚未进入崩溃的阶段,故 A项正确;材料中的诸位进步思想家,无论顾炎武、黄宗羲还是王夫之,他们都在竭力维护封建纲常礼教,这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经济进步现象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故 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仅是对李贽异端思想的抨击和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而并未有批判,故 C项错误;“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这显然并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且王夫之的主张与李贽并没有关联,故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3题 25分,第 14题

    14、12分,共 37分)13(2017湖南长望浏宁高三模拟)(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材料 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传。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载,小兽林王二年(372 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 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有“五经” “三史” 、 三国志 晋阳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

    15、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 ,(扃 jin,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 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 汉书 、范晔后汉书三国志 、孙盛晋阳秋 玉篇 字统 字林 ,又有文选 ,尤爱重之。 ”朝鲜李朝后期(1719 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

    16、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民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实学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12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13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

    17、到国家承认” “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可知,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根据材料“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 ,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 “民间普遍设立扃堂 ”可知,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根据材料“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 “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可知,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根据材料“朝鲜李朝后期他们深受考据学的影响” “经世致用”可知,中国传统儒学在朝鲜教授近两千年。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态度,应结合时间段来看待朝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前期是全盘接受,后期结合国情反思、改造;同时,历史学科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儒家文化的传入对推动朝鲜社会进步

    18、、文化发展的作用,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朝鲜社会在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立足国情对儒家文化进行合理取舍,改造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答案】 (1)特点: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国家太学,民间扃堂);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中国传统儒学在朝鲜教授近两千年。(2)评价:对先进的中国文化完整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朝鲜社会、文化奠基并推动社会发展,对朝鲜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圈的重6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结合朝鲜国情,朝鲜能积极主动改造儒家文化,创立自己特色的“实学思想” ,体现了朝鲜文化的与时俱进。14(2017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

    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而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材料中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

    20、修养和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去粗取精、批判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答案】 示例: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评论:族规中出现了“孝悌为人之本” 、表彰“贞女节妇”体现了理学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 “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的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族规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言之有理者可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海南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三文化成长历程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后限时集训.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