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原电池》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原电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原电池》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课题 第二节 原电池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正负极。3、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3、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3、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学习重点1、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
2、断3、正负极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学习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流产生的关系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3、原电池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引入提问: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会带来能量变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能还不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环节二、原电池巡视、查看学生练习册课前预习部分的完成情况预习教材 P39,完成练习册课前预习部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提到电能,他是一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什么叫二次能源呢?讲解教材 P40 页火力发电的原理,提
3、出燃煤发电的过程是将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那么能否实现直接的转化呢?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原电池什么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以 Zn 与稀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提出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开,使得失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的构想。根据资料,结合教师举例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区别。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火力发电的过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思考构想成立的可能性。定义讲解设计实验 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Zn2e =Zn2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2H 2e =
4、H2。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对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来设计一个原电池。Zn 在导线的一端失去电子,H 在导线的另一端得到电子,电子自觉地从 Zn 一极,移动到另一极,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带来了电流。也就将化学能成功的转化成了电能。所以导线的两端,一端为 Zn,另一端我们选择导电性良好的 Cu,将他们用导线连接。需要 H 得电子,因此还需要提供含有 H 的溶液,我们称其为电解质溶液,这里我们选择稀硫酸溶液。为了检验是否有电流产生,我们需要在电路中再串流一个电流表。设计装置图如下: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跟随老师引导完成实验装置的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实验原理G Zn Cu 3原电池的定义: 将化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化学 学期 原电池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