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2019届高三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2019届高三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2019届高三化学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2019 届高三化学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I 卷(选择题 14 题 共 42 分)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A B C D低温制备H2成功开采可燃冰(CH 4nH2O)研制出超高强钢合成全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 氢气是非金属单质,故 A 正确;B. 可燃冰(CH 4nH2O)不是非金属单质,故 B 错误; C. 高强钢属于金
2、属的合金,不是非金属单质,故 C 错误;D. 全氮阴离子盐(N 5)6(H3O)3(NH4)4Cl 不是非金属单质,故 D 错误;故选 A。2.下列变化中,未涉及到电子转移的是A. H2C2O4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 C 2H5OH 使酸性 K2Cr2O7溶液变绿C. CO2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D. H 2O2使酸化的 KI 溶液变黄【答案】C【解析】A. H2C2O4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电子的转移,故 A 不选;B. C2H5OH 使酸性 K2Cr2O7溶液变绿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故 B 不选;2C. CO2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反应
3、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没有电子的转移,故 C 选;D. H2O2使酸化的 KI 溶液变黄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故 D 不选;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存在电子的转移,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根据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依据进行判断。3.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 用 Na2S 作沉淀剂除去污水中的 Hg2+B. 煤炭中加入 CaCO3可以降低 SO2对环境的污染C. 工业用 H2高温还原 SiO2制粗硅D. 可用 Na2FeO4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杀菌和消毒【答案】C【解析】【分析】;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发生反应 2CaCO3+O2+2
4、SO2 2CaSO4+2CO2;工业用碳高温还原 SiO2制粗硅;Na 2FeO4具有强氧化性。【详解】 ,硫离子与汞离子生成难溶性硫化汞沉淀,用 Na2S 作沉淀剂除去污水中的 Hg2+,故 A 合理;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发生反应 2CaCO3+O2+2SO2 2CaSO4+2CO2,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 SO2,故 B 合理;工业用碳高温还原 SiO2制粗硅,故 C 不合理;Na 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杀菌和消毒,故 D 合理;选C。4.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A. 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B. 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C. 同温、同
5、压、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D. 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 CH2,由 n= 可知,等质量时含 CH2的个数相同,1 个 C2H4分子共用 6 对电子(其中 4 个 C-H,2 个 C-C) ,1 个 C3H6分子共用 9 对电子(其中36 个 C-H,3 个 C-C) ,因此可以发现规律:1 个 CH2平均共用 3 对电子,含 CH2的个数相同则共有电子对数相同,故 A 正确;B、H 2O 中的中子数为 8,D 2O 中的中子数为 10,则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同,故 B 错误;C、
6、同温、同压、同体积,由 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C、N 的质子数不同,则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不同,故 C 错误;D、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Fe 的化合价均由 0 升高为+2 价、Al 元素的化合价均由 0 升高为+3 价,则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不等,故 D 错误;故选 A。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5.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 乙烯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 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D. 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答案】C【解析】【分析】乙烯与 Br2的四氯化碳
7、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详解】乙烯与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所以乙烯能使 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不选 A;氨气使 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B;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发生反应 ,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选 C;二氧化碳使 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 ,反应中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Na 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不选 D。6.下列各种关于酸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A. 为了抑制 Fe
8、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C. 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水解后再用硫酸酸化 D. 为了增强 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4用浓盐酸酸化【答案】B【解析】【分析】硝酸能把 Fe2+氧化为 Fe3+;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可以排除的干扰 ;硫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干扰氯离子的检验;高锰酸钾可氧化氯离子;【详解】硝酸能把 Fe2+氧化为 Fe3+,所以不能用硝酸酸化来抑制 Fe2+的水解,故 A 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可以排除 的干扰 ,故 B正确;硫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水
9、解后检验氯离子,利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时利用硝酸酸化,故 C 错误;高锰酸钾可氧化氯离子,不能利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应该用硫酸酸化,故 D 错误。7.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 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 3)的流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B. 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 - - 4e- = 2H2O + O2C. 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 2 + OH- = Cl- + HClOD. 、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A. 中采用蒸馏只能得到蒸馏水,得不到精制盐水,要得到精制盐水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中的杂质,故 A 错误;B. 阳极发生
10、氧化反应,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2Cl 2e Cl 2,故 B 错误;C. 生成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 2 + 2OH- = Cl- + ClO- + H2O,故 C 错误;D. 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和氯气以及氢氧化钠、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中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D正确;故选 D。58.根据 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溶液 现象 结论A 含 HCl、BaCl 2的 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B H2S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
11、O2有氧化性C 酸性 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 2SO3H2SiO3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SO2有还原性,被 Fe3+氧化为 SO42;H 2S 溶液与 SO2反应方程式是 ;SO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 SO2的还原性;Na 2SiO3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硅酸;【详解】SO 2有还原性,被 Fe3+氧化为 SO42,SO 42再与 Ba2+结合为 BaSO4沉淀,故 A 结论正确;H 2S 溶液与 SO2反应方程式是 ,SO 2中 S 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 SO2的
12、氧化性,故 B 结论正确;SO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 SO2的还原性,故 C 结论错误;Na 2SiO3溶液中通入 S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硅酸,根据“强酸制弱酸” ,可知酸性H2SO3H 2SiO3,故 D 结论正确。9.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O 32 + 2H2O H2CO3 + 2OH-B.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2Fe(OH) 2+O2+2H2O = 2Fe(OH)3C. 铜片溶于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Cu+4H +2NO3=Cu2+2NO2+2H 2OD. 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铝条表面的氧化膜:Al 2O3+2OH-=2AlO2-+ H2O【答
13、案】D6【解析】【分析】多元越弱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2Fe(OH) 2+O2+2H2O = 2Fe(OH)3,配平错误;铜片溶于稀硝酸产生 NO 气体;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详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CO 32 + H2O HCO3- + OH-,故 A 错误;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 2+O2+2H2O = 4Fe(OH)3,故 B 错误;铜片溶于稀硝酸产生 NO 气体,3Cu+8H +2NO3=Cu2+2NO+4H 2O,故 C 错误;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Al2O3+2OH-=2AlO2-+ H2
14、O,故 D 正确。【点睛】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所以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4H+2NO3=Cu2+2NO2+2H 2O,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Cu2+2NO+4H 2O。10.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 HI3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 示如下:(图中虚线表示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聚维酮的单体是 B. 聚维酮分子由(m + n)个单体聚合而成C. 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 D. 聚维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根据结构分析,聚维酮的单
15、体是 ,A 正确;聚维酮分子由(2 m+n)个单体聚合而成,7B 错误;由“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可知,聚维酮碘是一种水溶性物质,C 正确;聚维酮含肽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加聚产物的认识、分析能力,及对官能团性质的应用能力。注意:由“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可知,聚维酮碘溶于水;从聚合物的结构形式可知,聚维酮是加聚产物。11.25时,1 mol/L 醋酸加水稀释至 0.01 mol/L,关于稀释前后的下列变化正确的是A. Kw的值减小 B. 溶液中 c(OH-)减小C. pH 的变化
16、值等于 2 D. 溶液中 的值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A. Kw 只受温度的影响;B.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C.加水稀释,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减小。【详解】A.温度不变, Kw不变,故 A 错误;B. 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 Kw 不变,所以 c(OH-)增大,故 B 错误;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多,故 pH 的变化小于 2,故 C 错误;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减小,所以溶液中 的值增大,故 D 正确。12.某小组比较 Cl-、Br -、I - 的还原性,实验如下:实验 1 实验
17、 2 实验 3装置现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 溶液变黄;把湿 KI 淀粉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8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溶液含单质碘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实验 1 中,白烟是 NH4Cl B. 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判断还原性:Br -Cl -C. 根据实验 3 判断还原性:I -Br - D. 上述实验利用了浓 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 1,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实验 2,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实
18、验 1 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 2 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详解】实验 1,试管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故 A 合理;实验 1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实验 2 溶液变黄说明浓硫酸能氧化溴离子,所以判断还原性:Br -Cl -,故 B 合理;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得出结论还原性:I -Br -,故 C 不合理;实验 1 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 2 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 D 合理;选 C。13.用 O2将 HCl 转化为 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g) + O 2
19、(g) 2H2O(g)+ 2Cl2(g) H K(400),故 C 错误;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02 min的反应速率大于 46 min 的反应速率,故 D 错误。14.将等体积的 0.1 mol/L AgNO3溶液和 0.1 mol/L NaCl 溶液混合得到浊液,过滤后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 Ag+B. 的现象说明该温度下 Ag2S 比 Ag2SO4更难溶C. 中生成 Ag(NH3)2+,促进 AgCl(s)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 若向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也可以出现白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0.1mol/L AgNO 3溶液
20、和 0.1mol/L NaCl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说明生成氯化银沉淀;取少量的滤液,依次滴加 0.1 mol/L 的 Na2SO4溶液、0.1 mol/L Na2S 溶液,后者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过滤后溶液中仍然存在银离子,同时说明硫化银比 Ag2SO4更难溶;取少量氯化银沉淀,滴加几滴氨水,发生反应10,沉淀逐渐溶解,若向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浓度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取少量的滤液,滴加 0.1 mol/L Na2S 溶液,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过滤后溶液中仍然存在银离子,故 A 错误;取少量的滤液,滴加 0.1 mol/L 的Na2SO4溶液、0.1 mol/L
21、 Na2S 溶液,后者出现浑浊,此实验说明硫化银比 Ag2SO4更难溶,故 B 正确;取少量氯化银沉淀,滴加几滴氨水,发生反应,沉淀逐渐溶解,故 C 正确;若向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浓度减小, 平衡逆向移动,出现氯化银沉淀,故 D 正确。II 卷(共 5 题共 58 分)15.中药在世界医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药药剂砒霜(主要成分 As2O3)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为此,砷及其化合物的提取再次引起关注。(1)A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N 元素非金属性比 As 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NH 3的热稳定性比 AsH3差 HNO 3的酸性比 H3AsO4强 N 的
22、原子半径比 As 的原子半径小(3)根据下图写出 As2O5分解为 As2O3的热化学方程式_。(4)查文献得知,可以从硫化砷(As 2S3)废渣中提取 As2O3,提取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11As 2S3、Na 3AsS3中的 S 均为-2 价,碱浸过程中发生的反应_(填“是”或“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系列操作包括_。写出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过程中,酸性越强,As2O3的产率越高,请解释其原因_。【答案】 (1). 第四周期A 族 (2). (3). As2O5(s) = As2O3(s) + O2(g) H= + 295.4 kJmol-1 (4). 不是 (5). 浓缩结晶,过滤
23、,洗涤,烘干(过滤,洗涤是给分点) (6). 2AsO43 +2SO2+2H+ =As2O3 +2SO42 +H2O (7). 酸性越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可能增强;增加氢离子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促进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 As2O3的产率(给分点)【解析】【分析】(1)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2)N、As 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减弱、原子半径增大;(3)根据图像,As 2O5分解为 As2O3的焓变等于+(914.6-619.2) kJmol-1;(4)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只要看反应前后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中央民族大学 附属中学 朝阳 分校 2019 届高三 化学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