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1 (2015长沙)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很大B.CO2可用作燃料C.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2 (2015江苏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3 ( 2015北 京 ) 下 图 所 示 实
2、验 中 , 、 为 用 紫 色 石 蕊 溶 液 润 湿 的 棉 球 , 、 为用 石 蕊 溶 液 染 成 紫 色 的 干 燥 棉 球 。 下 列 能 说 明 CO2密 度 大 于 空 气 且 能 与 水 反 应 的 现象 是 ( )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4 关于 3CO+Fe2O3 2Fe+3CO2的反应,还原剂是( )高 温A.Fe2O3 B.CO C.Fe D.CO2 5 (2015 山东临沂)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2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3、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6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装好仪器 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 B.C. D.7 “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于水 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 CO28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反 应 很 多 , 例 如 : 酒 精 的 燃 烧 木 炭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碳 与氧 化 铜 反 应 高
4、温 煅 烧 石 灰 石 石 灰 石 与 稀 硫 酸 反 应 石 灰 石 与 稀 盐 酸 反 应 碳 酸 钙 粉 末 与 浓 盐 酸 反 应 人 和 动 物 的 呼 吸 作 用 等 。 其 中 可 用 于 实 验 室 制 取 二 氧化 碳 的 是 ( )A. B. C. D.全部9 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310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11 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干石蕊纸花直接放入 CO2中 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 CO2中实验 1 实验
5、 2CO 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CO 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O 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CO 2不支持燃烧A. B. C. D.12 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C.二氧化碳灭火 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3 (2015成都)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 CuO粉末须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 CO414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
6、同,性质相同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试验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而亡A. B. C. D.15 仔 细 观 察 在 煤 炉 中 燃 烧 的 煤 , 你 会 发 现 有 如 右 图 所 示 的 现 象 。 请 你 指 出 在 图 中 蓝 色火 焰 处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A.CO 2 点 燃 CO2B.2CO 2 点 燃 2COC.2COO 2 点 燃 2CO2D.CO2C 高 温 2CO16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7、)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CO可以在 O2中燃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 CO2和 CO17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 解释A 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氧气具有可燃性B 石墨用来制取金刚石 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重新排列C 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 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活泼5D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18 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混合物 试剂或方法A CuO(C) 隔绝空气加强热B CO(CO 2) 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D
8、N2(O 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19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20 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二、填空题(共 28分)21(12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
9、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6 2 46(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 性。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 ,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 。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 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NH 4) 2SO4、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的
10、化学方程式是 。22(6 分)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1)CO 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2)CO 与 CO2可以相互转化,CO 2在高温下与 反应生成 CO。(3)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23(10 分)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目前, “低碳”正成为国民的共识。(1)CO 2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 CO2
11、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冰冷的深海中贮藏。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7许多市民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晚上熄灯一小时。下列说法与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节约能源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欣赏城市夜景 D.关注全球气候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 22分)24(10 分)二氧化碳是一种
12、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当打开 K,反应一段时间后:D 烧杯中 (填“上层”或“下层” )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B 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写出 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5(12 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 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如图 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如图 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单元 氧化物 测试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