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1讲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课件.ppt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1讲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1讲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讲 政治体制的演进与政治文明的进步,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成为阻碍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2.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
2、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说是西方分权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 (4)作用: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押题1 (2018福建宁德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
3、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
4、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9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秦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中央结构的设置情况回答;古希腊:回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回答;第二小问,主要
5、从民主政治的性质角度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787年宪法规定,从权力制约与平衡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借鉴、影响因素等角度回答。,答案 (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古希腊:“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区别:古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2)内容:17
6、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3)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
7、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
8、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利用儒家思想控制和奴役人民。,2.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等;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
9、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里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利克里的权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等。 (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也是在吸收古代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西方倍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押题2 (2018福建泉州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第三 部分 热点 串讲 政治体制 演进 政治文明 进步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