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第10课菱形例题课件(新版)浙教版.ppt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第10课菱形例题课件(新版)浙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第10课菱形例题课件(新版)浙教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例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BA=BC BAC、BD互相平分 CAC=BD DABCD,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四边形ABCD中,AC、BD互相垂直, 只要满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故选B,AC、BD互相平分,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例1.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BA=BC BAC、BD互相平分 CAC=BD DABCD,举一反三,思路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定义即可判断,如图,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有
2、()个 AB=BC=CD=DA;AC、BD互相垂直平分; 平行四边形ABCD且ACBD;平行四边形ABCD且AC=BD A1 B2 C3 D4,失误防范,菱形定义: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 菱形判定: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2.菱形周长为20,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菱形的面积为( ) A20 B25 C24 D30,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如图,菱形周长为20,则边长AB=5, 菱形对角线BD长为8,菱形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BO=4, ,故选C,故AC=2AO=6, 故菱形ABCD的面积S= 68=24,例2.菱形周长为20,一条对角线长为8,则菱形的面积为(
3、) A20 B25 C24 D30,举一反三,思路分析:因为周长是40,所以边长是10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计算求解,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一条对角线长为16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cm2 A108 B114 C64 D96,失误防范,菱形的面积求法: (1)利用底乘以相应底上的高; (2)利用菱形的特殊性,菱形面积= 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具体用哪种方法要看已知条件来选择,例3.如图,在菱形ABCD,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 ) A50 B6
4、0 C70 D80,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如图,连接BF, 菱形ABCD中, BAD= 80, FAB= FAD=40,ADC=100, EF垂直平分AB, AF=BF,则FAB=FBA=40, AD=AB,DAF=BAF,AF=AF, ADFABF, ADF=ABF=40 CDF=ADC-ADF=100-40=60 故选:B,举一反三,思路分析: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先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BAC=40,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F=BF=2,证明DFCBFC,得FDC=FBC=60,DF=BF=2,由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
5、依次求出DG、FG的长,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且AF=2,则点F到边DC的距离为( ) A1 B C2 D,举一反三,失误防范,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边相等; 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例4.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AB,点M,N分别在边AD,BC上,连接BM,DN,若四边形MBND是菱形,则 等于( ),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设AM=a,AB=b, 则AD=2b,BM=MD=2b-a 在RtABM中, BM2=AB2+AM2, 即(2b-a) 2=a2+b2 得
6、到 则MD=2b-a= 故应选C.,举一反三,思路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得ABE=EBD=DBC=30,AB=BO=3,因为四边形BEDF是菱形,所以可求出BE,AE,进而可求出BC的长,如图,在矩形ABCD中,边AB的长为3,点E,F分别在AD,BC上,连接BE,DF,EF,BD若四边形BEDF是菱形,且EF=AE+FC,则边BC的长为_,举一反三,失误防范,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所在平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相等; (4)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性质: (1)菱形对边平行
7、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例5.如图,已知两个菱形ABCD与CEFG共顶点C,且点A,C,F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DG. (1)在不添加辅助线时,写出其中的两对全等三角形; (2)证明:BE=DG.,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1)ADCABC,GFCEFC, GDCEBC(任意两对即可); (2)四边形ABCD、四边形CEFG是菱形, DC=BC,CG=CE,DCA=BCA,GCF=ECF, DCG=180-DCA-GCF, BCE=180-BCA-ECF, DCG=BCE, GDCEBC,
8、BE=DG,举一反三,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D中点,EFAC交CB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与EF互相平分,举一反三,思路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证ACBD,又已知EFAC,所以AG=BG,GE=0.5BD,ADBC,可证四边形EDBF为平行四边形,可证GE=GF,即证结论,答案:连接BD,AF,BE, 在菱形ABCD中,ACBD EFAC,EFBD,又EDFB, 四边形EDBF是平行四边形,DE=BF, E为AD的中点,AE=ED,AE=BF, 又AEBF, 四边形AEBF为平行四边形, 即AB与EF互相平分,失误防范,菱形的性质: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菱形
9、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两条,是菱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例6.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 (1)求证:AF=DC;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题技巧,(1)证明:E是AD的中点,AE=ED, AFBC,AFE=DBE,FAE=BDE, AFEDBE,AF=BD. AD是BC边上的中线, DB=DC, AF=DC (2)四边形ADCF是菱形, 理由:由(1)知,AF=DC.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 部分 基础知识 10 菱形 例题 课件 新版 浙教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