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1)实词导学案(无答案).doc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1)实词导学案(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1)实词导学案(无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1)实词李仕才文言实词(一课时) 【考纲说明】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关于实词考察,考纲是这样要求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体现在高考上,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学习目标】1.掌握语境推义、句法推义法;2.学会几种方法的
2、综合运用,提高理解的准确性;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回顾自己在阅读文言文时常运用的判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2. 在自主复习课本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基本文言实词的用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3. 初次判断时,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积累进行分析该文言实词的意思;4. 遇到陌生的文言实词时,尽可能运用学过的方法去解决,争取熟能生巧。【典例剖析】一、 语境推义法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析: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依据句意,括号中填入“绳索”一类词语较为合适,且从“组”的偏旁看,其字义应该和“丝线”之类有关,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是“绳子” 。实践:(10 年安徽
3、卷)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 )二、句法推义法1.从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推测词义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过秦论 )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 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时浓雾半作半止。 (游黄山记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原毁 )析:三句,从上下文可知, “弥”与其对应位置的“愈” , “栗”与其对应位置的“惊” , “殚”应该是相近的关系,故可以推测出其词义分别是“更加” “使震惊” “竭尽” 。实践:三句,从上下文可知, “迩”与其对应位置的“远” , “作”与其对应位置2的“止” , “就”与其对应位置的“去”
4、 ,应该是相反的关系,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 ( ) ( ) 。2.从前后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桃花源记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析:两句中是两个“数” ,意义是否相同呢?分析其与前后搭配的词语,句后面是“谏” ,它是动词,可知这里的“数”应该作“谏”的状语,具有副词意义,因此其义为“多次、屡次” 。句中的“数”后面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可知在这里“数”是个动词,其义为“列举” 。实践:依照上
5、面的方法,试着推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分别是( ) ( ) ( ) 。【方法归纳】结合自主学习,试着归纳总结语境推义法、句法推义法的特点或原则。语境推义法:句法推义法: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实战真题】一、导引例(10 年全国 I 卷)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刚”是廖刚,廖刚做什么呢,去“抚定” ,如果“檄”是“文告” ,就造成三个名词连用,不合句法,所以“檄”应该是个动词“下令” ,全句的意思就是“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可以迅速判断其中实词的用法或词性,以此推断实词的释义是否正确。例(08 年江西卷)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限 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言 实词 导学案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