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学案.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考点1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发展|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2秦汉以来: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3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5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教材补遗_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商朝以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诸侯国各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
3、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这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但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
4、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阶段 位置、时间 政府监管 设市表现2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时期城中市坊的界限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至明清,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
5、起与繁荣。(2)表现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轻巧识记 图示法识记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3)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以朝贡贸易
6、为主。(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有: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史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
7、晓不绝。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梦粱录史料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谢肇淛五杂俎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3)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提示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
8、空间的限制。(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提示 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史论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及特点1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 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4(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世界
9、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2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古代中国城市发展
10、的趋势及特点史料一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史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史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5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城市政治功能突出。(2)史料二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
11、宅错落相间”“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3)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史料运用(1)史料一、二分别描述了汉代长安和宋代都城的城市经济布局,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2)史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出现的新现象。根据上述三则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提示 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时期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史论归纳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
12、律 (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汕头高三模拟)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呈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这一案件说明当时( )A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B已统一并建立了法
13、定货币制度C已建立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D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B 材料中“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说明当时私自铸币是违法行为,不能体现当时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故A项错误;当时甲、乙去告发私自铸币的行为说明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铸币问题,不是强调地方官僚体系的完备与否,故C项错误;当时民间有私自铸币行为,因此不能得出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62(2017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 )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
14、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D 根据材料可得出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出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室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得出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3(2017衡阳高三调研)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 【导学号:02990060】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
15、视商业税征收C 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与城市治安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与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4(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C商
16、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D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C 胡开文墨庄拥有各类雇工百余人,说明此时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已经存在,但不能说明“开始”,故A项错误;“胡开文墨庄”采用的是传统的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不能体现受西方的影响,故B项错误;“胡开文墨庄”为制墨作坊,其资本属于手工业资本,故C项正确;“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打破了坊市界限,故D项错误。考点2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72商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1
17、)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私田的出现。(2)形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4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2)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易误辨析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
18、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1)商周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现象。(2)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表现(1)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3)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
19、、“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误辨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8“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
20、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史料二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
21、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解读史料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次。“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转向科举”说明商人投资方向为买田置地和供应下一代读书。“引发人们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说明了商业发展受阻的原因。(2)史料二反映了“海禁”政策产生的危害。注意省略号在研读史料中的作用:省略号前内容“海禁”政策限制了开拓海外市场。省略号后内容“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史料运用(1)概括指出史料一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
22、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提示 现象:商人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读书。因素:“重农抑商”政策。(2)史料二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提示 不仅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史论归纳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时间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不同 目的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9点 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
23、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影响史料一 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研究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史料二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
24、、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论明清的金融机构史料解读(1)史料一信息“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说明政府设关卡,收重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社会动荡。(2)史料二中“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说明明清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有限,直接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未能推动社会经济的最终转型。史料运用(1)史料一论述了明清时期政府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4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