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专题15原电池难点大串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doc
《2019年高中化学专题15原电池难点大串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化学专题15原电池难点大串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5 原电池知识一 原电池2【例 1】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 2 =Zn2 Cu,该反应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选项 A B C D正极 Zn Cu Cu Fe负极 Cu Zn Zn Zn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HCl【答案】C【变式】1.(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是负极,发生_反应,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_。【答案】 (1)(2)Fe 氧化 Cu Cu 表面有气泡产生(3)FeH 2SO4=FeSO4H 2【解析】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
2、成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此条件知,属于原电池。(2)(3)在中,Fe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 表面有气泡冒出,反应实质为 FeH 2SO4=FeSO4H 2。2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答案】A【解析】B、C 选项均无化学反应;D 选项 Zn与稀 H2SO4反应,但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只有 A符合要求。3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答案】C知识二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4【
3、例 2】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答案】C【变式】1.在盛有稀 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附近的 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 铜片上有 H2逸出D. 正极有 O2逸出【答案】C【解析】在盛有稀 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构成原电池,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故 A错误;电子通过导线由锌片流向铜片,故 B5错误;铜片是正极,电极反应式是 ,所以铜片上有 H2逸出,故 C正
4、确;铜片是正极,正极有氢气逸出,故 D错误。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片作负极B. 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C. 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D.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A3关于下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铁片C. 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 + 2e- = CuD. 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答案】A【解析】 该装置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B. 铁的金属性强于铜,铁是负极,电子由铁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B 错误;C. 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Fe2e -Fe 2+,C 错误
5、;D. 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 正确,答案选 D。6知识三 原电池原理的运用运用一: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例 3-1】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泡产生c极无变化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d极溶解c极有气泡产生电流从 a极流向 d极由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bcdaC.dabc D.abdc【答案】C【变式】1.有 A、B、C、D、E 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A、B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溶液中,A 极为负极;C、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
6、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A、C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溶液中,C 极产生大量气泡;B、D 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 H2SO4溶液中,D 极发生氧化反应;用惰性电极电解含 B离子和 E离子的溶液,E 先析出。据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E B.ACDBEC.CABDE D.BDCAE【答案】B【解析】金属与稀 H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 在正极电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 H2,电子运动方向由负极正极,7电流方向则由正极负极。在题述原电池中,AB 原电池,A 为负极;CD 原电池,C 为负极;AC原电
7、池,A 为负极;BD 原电池,D 为负极;E 先析出,故 E不活泼。综上可知,金属活动性:ACDBE。运用二:加快反应速率【例 3-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锌粉代替锌粒 B.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C. 滴加少量 98%的浓硫酸 D. 降低反应温度【答案】D【变式】1。把石灰石浸入盐酸中,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加大盐酸用量 增大盐酸浓度 粉碎石灰石 增大体系压强A. B. C. D. 【答案】B【解析】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加大盐酸用量,浓度未变,速率并不加快,错误;增大液体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块状碳酸钙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8、速率加快,正确;由于反应物中无气体,增大压强,并不改变反应物盐酸浓度,反应速率基本不受影响,错误;答案选 B。2一定量铝片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几乎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加热,升高溶液温度 B. 将铝片改为等质量的铝粉C. 加入少量 CuSO4溶液 D. 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答案】C【解析】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A 错误; 铝片改为等质量的铝粉,增大反应物与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B 错误;加入少量 CuSO4溶液,铝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由于铝片的量减少,所以影响了生成氢气总量,C 正确;加入
9、浓度较大的盐酸,速率加快,但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D 错误;正确答案:C。类型三 设计原电池8【例 3-3】可以将反应 ZnBr 2=ZnBr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 4个电极反应:Br 22e =2Br ,2Br 2e =Br2,Zn2e =Zn2 ,Zn 2 2e =Zn,其中表示放电时负极和正极反应的分别是( )A和 B和C和 D和【答案】C【解析】 放电时负极反应物为 Zn,失电子被氧化,正极反应物为 Br2,得电子被还原。【变式】1.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 3 Fe= =3Fe2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 Cu,负极为 Fe,电解质溶液为 FeCl3溶液B正极
10、为 C,负极为 Fe,电解质溶液为 Fe(NO3)3溶液C正极为 Ag,负极为 Fe,电解质溶液为 Fe2(SO4)3溶液D正极为 Ag,负极为 Fe,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答案】D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Cu(s)= =Cu2 (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CuSO4溶液 Y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 X的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 Y是_。(2)银电极为电池的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X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极流向_极。【答案】 (1)铜(或 Cu) AgNO3溶液(2)正 Ag e =Ag Cu2e =Cu29(3)负(或
11、Cu) 正(或 Ag)【解析】 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盐桥起到形成闭合回路、平衡电荷的作用。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极 X的材料是铜,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 Y是可溶性银盐溶液,常用硝酸银溶液。电极反应式表示为负极:Cu2e =Cu2 ,正极:Ag e =Ag,电子由负极(或 Cu)出发,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或 Ag)。知识四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例 4】.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LiMnO 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Lie =LiB
12、.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e =Li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MnO2e =MnOError!D.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2e =Li2【答案】B【变式】1.将 Al片和 Cu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 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1) 写出插入稀 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负极反应_。(2) 写出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_。【答案】 Al-3e -+4OH- Al +2H2O NO3+e-+2H+ =NO2+ H 2O10(2)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铝钝化,所以 Cu失电子作负极,Cu-2e-=Cu2+,总反应为 Cu+4
13、H+2NO3-=Cu2+ +2NO2+2H 2O,因此正极反应式为 NO3+e-+2H+ =NO2+ H 2O,故答案为:NO 3+e-+2H+ =NO2+ H 2O。【例 4-2】某原电池构造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B.取出盐桥后,电流表的指针仍发生偏转C.外电路中每通过 0.1 mol电子,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 6.4 gD.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Cu2AgNO 3 2AgCu(NO 3) 2【答案】D【变式】1.某新型电池,以 NaBH4(B的化合价为3)和 H2O2作原料,该电池可用作深水勘探等无空气环境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
14、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 Na 从 b极区移向 a极区11B. 每消耗 3 mol H2O2,转移 3 mol eC.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 2O22e 2H =2H2OD.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BH 48OH 8e =BO26H 2O【答案】D【解析】该电池工作时,a 极电极反应式为 BH48OH 8e =BO26H 2O;b 极电极反应式为 4H2O28e =8OH ;随着不断放电,a 极负电荷减少,b 极负电荷增多,故 Na 从 a极区移向 b极区;每消耗 3 mol H2O2转移 6 mol e ,故 A、B、C 错误,D 正确。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
15、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 1 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B. 溶液 pH变化:甲减小,乙增大C. 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 甲 V 乙D. 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Cu 2+2e =Cu,乙中负极:Mg2e =Mg2+【答案】C =M3某高能电池以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其总反应式为 CH2=CH2+O2=CH3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的 SO42-向正极移动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区域附近溶液的 pH变小C. 当转移 4 mol电子时,溶液中的 CH3COOH分子数为 NA(NA为阿伏加德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化学 专题 15 原电池 难点 串讲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