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doc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规范训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3-12-3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解析】 汉初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故 A 项错误;汉初崇信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故 B 项错误;辕固因直言老子学说是普通学说而被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所罚,而汉景帝帮助
2、辕固说明汉景帝知道辕固并无过错,他并不像窦太后那样信奉无为而治,故 C 项错误;从汉景帝帮助辕固可以看出无为而治并非当时唯一的统治思想,此时法家、儒家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故 D 项正确。【答案】 D2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 234 次 36.2%法观念 法、刑 4 648 次 20.5%财富观念 利、财、富 5 395 次 23.8%2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 427 次 19.5%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
3、 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 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 A 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故 B 项错误;汉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重利观念盛行的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脱离政治,故 D 项错误。【答案】 A3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解析】
4、 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 A 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A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
5、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 B 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 D 项错误。【答案】 A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3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 180
6、 篇,共征引经文 35 次, 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 120 篇,征引经文约 50 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的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解析】 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儒家治国之道运用到君主政治之中,故 A 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的政治举措不都发自经典本义,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施政不都来自儒学的基本原则,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儒学服务于专制皇权,并没有制衡专制皇权,故 D 项错误。【答案】
7、A6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 30 余次,而唐代则达到 130 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解析】 君主自谴符合“天人感应”的理论,但其主要意图不是宣扬这一理论,故 A 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君主自谴与社会教化无关,故 C 项错误;君主自谴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 D 项正确。【答案】 D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8、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解析】 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 B 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 C 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4绝对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 D 项错误。【答案】 C8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
9、化主要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解析】 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 ,故 B 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故 C 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故 D 项错误。【答案】 A9(2018山东青岛模拟)下表表明( )层级 中央 郡国 县 乡 聚官学 太常太学 学 校 庠 序私学 精舍书馆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技 文学艺术 31233 汉代 大一统 课时 规范 训练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3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