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9课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
《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9课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9课荷塘月色学案粤教版必修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9 课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2.分析写景手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煤屑( ) 踱步( )霎时( ) 幽僻( )船棹( ) 鹢首( )蓊蓊郁郁( ) 敛裾( )答案 xi du sh p zho y wn j(2)多音字曲Error! 脉Error!纤Error! 颤Error!荷Error! 娜Error!答案 q/q m/mi xin/qin chn/zhn h/h nu/n2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答案 (1
2、)敛裾/前倨后恭/占据 (2)惦记/掂量/踮脚 (3)船棹/悼念/泥淖 (4)点缀/辍学/啜泣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斑驳:_(2)参差:_(3)丰姿:_(4)风流:_(5)袅娜:_(6)田田:_(7)弥望:_(8)宛然:_(9)蓊蓊郁郁:_(10)妖童媛女:_答案 (1)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2)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3)美好的风度姿态。(4)文中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5)柔美的样子。(6)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7)充满视野。(8)仿佛。(9)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10)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3、“” ,错误的打“”)(1)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王爷爷想念他的儿子,在弥望之际还念着儿子的名字。( )3(3)来到这片蓊蓊郁郁的林子,我的心豁然开朗。( )答案 (1)。(2)。应为“弥留” 。2辨词填空(1)风致风韵风流风致:a.美好的容貌和举止;b.风味,风趣。风韵:a.风度神韵(多用于女子);b.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风流:a.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c.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d.轻浮放荡。魏晋时期的_名士,他们的卓尔不群,他们的特立独行,很容易俘获我们的目光。林顺穿着老妈给她买的礼服站在镜子前,别有一番楚
4、楚动人的_。阿宝演唱的信天游 ,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令这首老歌别有一番_。答案 风流 风韵 风致(2)受用消受受用:a.享用,得益;b.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式)。消受:a.享受,受用(多用于否定式);b.忍受,禁受。奥运冠军的超长、超重训练,那可是一般人_不起的。勤学苦练,学会一门手艺,终身_不尽。答案 消受 受用三、名言警句描写“月”的古诗句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5 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以散文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 、 背影 、 欧游杂记等。二、背景展示4荷塘月色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
6、,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哪里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表达了他面对这一黑暗现实的悲愤、不满而又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三、文体知识散 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题材广泛,可以写真人真事,也可虚
7、拟加工;行文自由,任意挥洒,如行云流水;结构布局,不拘一格、分合自如;注重文采,或质朴清新,或斑斓绚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其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 ,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按文章的内容和性质,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课堂导语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羞涩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月影,
8、那柔和的月光,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以及诗一样的语言、淡雅朦胧的意境,使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游踪,一起去欣赏月下静谧的荷塘,一起陶醉于柔情、恬淡、朦胧、超然的荷塘月色中文章在描写荷塘上和荷塘四周的景象时,分别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在图中处填出,每处限定 4 个字。5答案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答案 (1)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蓊蓊郁郁、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云淡淡的;
9、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2)作者情绪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第四段依次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答:_答案 (1)先写茂密的荷叶,再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2)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动静结合。叶子像“舞女的裙” ,花“袅娜” 、 “羞涩”
10、,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叶子“有一丝的颤动” ,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 ,写出了动态美。多种感官并用。荷叶、荷花、荷波是视觉形象,荷香是嗅觉形象,微风是触觉形象。3文章第五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答:_6答案 文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1)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 ,雾的轻飘状。(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和恬静的情状。(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通感又叫“移觉” ,就是用形象的语言
11、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运用通感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_答案 “缕缕清香”是嗅觉描写,写出香之可感、香味之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描写,用听觉来写嗅觉,真切、新奇,给人以悠长、醉心之感。(2)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答:_答案 运用通感,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来形容,表明了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将人带入一种幻
12、境。5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答:_答案 人本来是感觉不到月光在动的。 “泻”字呼应“流水” ,是喻体的自然延伸,表现出月光由上而下透射的情态,月光好像动起来了;再配上形容词“静静” ,更增加了月光流动的静谧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答:_答案 “浮”字不但表现了雾的薄和轻,而且暗示了它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悬浮着。青青的叶色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青,故称“青雾” ,这样的雾才像“轻纱” 。 “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
13、迷离朦胧之感。(3)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答:_答案 “落下”显得沉重,表现出“黑影”浓重的色调和质感。 “画”字写杨柳影子的柔美线条如同美丽的图画。作者对杨柳有好感,因此用“倩影”形容它。但作者没有忘掉月光,是月光像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荷叶上画出杨柳的倩影。因此, “画”字也是对月光的赞美。7有人说:“尽管荷塘月色写得漂亮,然而我们读后总觉得不满足,文章好像缺乏了一个东西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因为“作者写这篇散文的年代,我们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流血革命,而作者却在荷塘月色中夜游”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答:_答案
14、 (示例)不同意。文学作品可以直接反映那个时代,也可间接反映那个时代。 荷塘月色正是间接反映时代的作品,它同样有“挣扎和战斗的力量” 。作者虽未直接参与革命行动,但他通过这篇文章真切而典型地体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给人的压抑和苦闷,表现了那个时代所有正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特别体验和思考,艺术地昭告了他那坚守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节操、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人生抉择、美好信念与誓言。如何运用通感荷塘月色中有两处运用了通感,第一处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 ,而
15、“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作者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第二处是用来描写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一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技巧点拨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迁移运用请运用通
16、感手法写一个描写秋天景象的片段。200 字左右。答:_答案 (示例)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五颜六色,像奏响了一曲热烈的交响乐。柿子弯下腰鞠了一8个躬,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石榴妹妹乐开花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齿;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秋天来到了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
17、的金秋景色。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1948 年,朱自清教授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口人吃饭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朱自清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8 月 12 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运用示例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
18、表现。顾炎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浴血奋战。汉代使节苏武为保民族气节,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仍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宋末名将文天祥面对元军,身处“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而视“死固付之度外矣” ,其正气震古烁今;销烟英雄林则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强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巾帼不让须眉,为家为国“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课外素材孙天帅拒绝下跪1995 年 3 月,孙天帅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
19、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 。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 “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 “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 “不跪你就滚蛋!” “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甩下每月 1 300 元的饭碗,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孙天帅,这位“不跪的中国人” ,从此成了千千万万“
20、打工族”传9颂的英雄,被亿万同胞称道。选材感言 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也应了孟子那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冬 天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 ,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
21、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 ;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散文 荷塘 月色 学案粤教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