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时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2.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收集史料,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及特点。2.结合教材资料卡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关史实,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及特点。知识点一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 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 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3)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尽快实现国家_。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_基础。3.方针1925 年 12 月,联共(布)十四大
2、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4.建设(1)从 1926 年起,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2)19261928 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并新建几千家企业。(3)19281932 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_。(4)19331937 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5.成就(1)1937 年,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 1937 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优势。(3)工业总产值到 1937 年已跃居_第一位、世界第二位。6.弊病形成了_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知识点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21.背景(1
3、)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是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2)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_的方针。2.目的配合_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3.过程(1)从 1929 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2)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3)1930 年 3 月,斯大林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4)1932 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5)1937 年,_基本完成。4.影响(1)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2)农业集体化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3)1932 年底,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知识点三 斯大林
4、模式1.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2.形成过程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3.表现(1)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_模式。国家对经济直接管理,排斥_。优先发展重工业。(2)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以党代政。(3)思想文化: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行政干预_领域。4.特点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3【图示巧记】 巧记斯大林模式【易错防范】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制定的,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则经历了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发展道路。【易错防
5、范】 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和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都是在两国都面临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内部重工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的背景下进行的。【图示巧记】 斯大林模式与西方模式【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3)工业化 2.物质技术 4.(3)五年计划 5.(3)欧洲 6.重工业知识点二1.(2)集体化 2.工业化 3.(5)农业集体化知识点三3.(1)指令性计划 市场调节 (3)学术文化4主题 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评价史料探究1.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及原因史料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
6、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思考 史料所说的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的观点正确吗?答案 不同:西方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苏联首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综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2.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足史料 “斯大林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 , 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 ,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据史料,谈谈你对苏联工业化政策影响的认识。答案 史料表
7、明苏联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论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经济技术落后。(2)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 (3)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 2.评价 (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较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主题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史料探究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史料 在列宁
8、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 1 卢布,那么 700 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 1 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 1 卢布。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大国的崛起思考 据史料,说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答案 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2.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史料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史料中的“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答案 3
9、0 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史论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教训1.主要表现(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主要教训(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
10、一步发展。课堂小结6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结构。1936 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最主要因素。1.(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 20 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 ”这里的“它”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凯恩斯主义解析 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
11、业,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为“20 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 )A.重视发展轻工业 B.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C.大力提倡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 D3.(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31 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 ”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 )A.苏联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
12、重点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就要高速度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故 B 项正确。7答案 B4.(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 “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答案 A5.(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20 世纪 30 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美苏形成了战时的联盟B.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C.苏联国
13、民经济发展迅速D.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危机,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6.(2016陕西学业水平测试)斯大林曾强调:“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而(我国)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这种思想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B.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 D.重工业发展缓慢解析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给苏联带来严重后果,故 A 项正确。答案 A7.阅读材料,
14、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8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课时 斯大林 模式 道路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