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分散系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
《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分散系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分散系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讲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分散系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含义。2.掌握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4.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2.元素与物质的
2、关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 Error! 组 成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2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3.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 O2和 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1)Na、NaCl、SiO 2、H 2SO4都称为分子式(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3)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4)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5)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6)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 )3(7)胆矾(CuSO 45H2O)属于混合物( )(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9)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10)已知 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 H3PO2属于三元弱酸(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解析 (2)MnO 、AlO 均为阴离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8)SiO 2是酸性氧 4 2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9)纯碱属于盐。(10)H 3PO2为一元酸。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硫黄 HClO 苛性钠 明矾 小苏打 氧化钠 Fe(OH) 3 NaCl 溶液 H 2SO3 淀粉溶液 泥水答案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
5、煤气(CO 和 H2)、爆鸣气(H 2和 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 H2和 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 “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为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
6、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Fe 2O3。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 CH3COOH 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归纳总结 (教师用书独具)4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Error!无机化合物1.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 KIC.碘酒、 “84 消毒液” 、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答案 B解析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 项正确
7、;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 KIO3,B 项错误;“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 “84 消毒液” 、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 项正确。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P 2O5、N 2O5均为酸性氧化物B.NaH、NaBH 4、NaClO 均为离子化合物C.NH3H2O 是弱碱,所以 NH4NO3为弱电解质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答案 AB解析 硝酸铵是易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C 项错误;磁性氧化铁是四氧化三铁的俗称,液氨是氨的液态存在形式,均属于纯净物,D 项错误。3.(2019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月考)Na 2O、NaOH、Na
8、2CO3、NaCl、Na 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钠的化合物 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可溶于水的物质 电解质 钠盐 钠的含氧化合物A. B.C. D.答案 D解析 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且均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的化合物,故正确;Na 2O 和 NaOH 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Na2CO3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NaCl、Na 2SO4与硝酸不反应,故错误;Na 2CO3、NaCl、Na 2SO4是钠盐,都能溶于水,NaOH 是可溶性强碱,Na 2O 能与水反应生成5NaO
9、H,Na 2O 因反应而溶于水,故正确;Na 2O、NaOH、Na 2CO3、NaCl、Na 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正确;Na 2O 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NaOH 属于碱,Na 2CO3、NaCl、Na 2SO4属于盐,故错误;NaCl 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故错误。分类标准正确的是。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的熔化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
10、下列问题:石油的分馏 煤的干馏 钠的焰色反应 碘的升华 氯化铵分解 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电解食盐水 CaCl 2的潮解 冰的熔化 FeCl 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 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Error!3.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形成知识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构建网络一大片: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6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物质变化类型(1)蛋白质的变性
11、、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2)用铂丝蘸取 Na2SO4、Na 2CO3、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3)232Th 转化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4)Na2CO310H2O 的风化是化学变化( )(5)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6)激光法蒸发石墨得 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7)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1) (2) (3) (4) (5) (6) (7)1.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用铝箔包装物品 NaHCO 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 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
12、道是否泄漏 SO 2漂白纸浆 液态丙烷作制冷剂答案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如: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Fe= =FeCl2H 26HClAl 2O3=2AlCl33H 2O72HClCaCO 3=CaCl2H 2OCO 2HClNaOH= =NaClH 2O。题组一 传统文化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1.(2018汉中高三检测)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
13、溶解平衡的状态答案 C解析 C 项,包含了 CaCO3CO 2H 2O=Ca(HCO3)2,Ca(HCO 3)2 CaCO3CO 2H 2O 两个化学过程。= = = = = 2.(2018合肥二模)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A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B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天工开物:凡研硝(KNO 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D本草纲目: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
14、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答案 A解析 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题组二 生产、生活中涉及物质变化的判断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 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 D.电灯发光答案 D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8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 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 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在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 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 C解析 A 项涉
15、及的都是物理变化;B 项中涉及的都是化学变化;D 项中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含盐腌制食物B.生活中常用热的小苏打溶液除油污,利用的是水解反应吸热的特点C.Mg 可通过电解熔融的 MgCl2来制取,Al 可通过电解熔融的 Al2O3来制取D.用来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的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答案 AC解析 Al 与酸、碱均能反应,则铝制容器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食物,也不可长时间存放含盐腌制食物,A 项正确;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其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达到除去油污的目的
16、,B 项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的 MgCl2、熔融的 Al2O3制备金属镁和铝,C 项正确;花生油和牛油均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花生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程度较大,而牛油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饱和程度相对较大,D 项错误。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2.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nm 1100nm 100nm9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
17、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 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4.Fe(OH)3胶体的制备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
18、2O Fe(OH)3(胶体)3HCl。= = = = = (1)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2)“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 1.3109 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6)将 1mL1molL1 的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 Fe(OH)3胶体,若 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 Fe(OH)3胶体粒子少于 0.001NA个( )10答案 (1) (2) (3) (4) (5)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
19、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 FeCl33H 2O Fe(OH)3(胶体)3HCl。= = = = = (1)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其原因是。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原因是。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
20、原因是。答案 (1)丁达尔效应(2)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 Fe(OH)3太少 生成红褐色沉淀 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 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解析 (2)若用稀 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 Fe(OH)3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3)Fe(OH)3胶体中,Fe(OH) 3胶粒数目远小于铁原子的数目。(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21、,吸附能力很强。题组一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 到 10nm 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 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1A.纳米 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溶液B.纳米 Fe3O4磁流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提纯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纳米 Fe3O4磁流体比较稳定答案 AB解析 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到 10nm 之间,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2.(2018郑州联考)500mL2molL 1 FeCl
22、3溶液和 500mL2molL1 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100nm 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 109 10 7 m 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 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 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
23、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 项错误;FeCl 3中的 Fe3 能氧化 I 生成 I2,I 2溶于水呈深褐色,C 项正确;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 KAl(SO4)2,D 项错误。题组二 胶体性质的应用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 B解析 A 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 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 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先是 Fe(OH)3胶体聚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0 高考 化学 新增 一轮 复习 专题 化学家 眼中 物质 世界 组成 分类 分散 讲义 解析 苏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