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提炼语意讲义(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提炼语意讲义(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提炼语意讲义(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四 提炼语意读懂为本,准确为要考点要求 提炼语意 E简释:“提炼语意”是将一段话的内容进行压缩、概括,对文字作提炼处理的一种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能对命题者所给出的一段文字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从内容繁复的语段中提炼出比较简洁的提要性文字,或从内容具体的叙述、议论、描写、说明等语段中提炼出比较抽象、概括性的文字。一、提炼平实性语段及非连续性文字材料语意1(2011江苏)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 15个字。(4 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
2、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每点 1 分,答对三点得 4分)答题提示:材料共四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对前三句的总括。前三句话每句话一个信息要点:第一句说明了海底地形平缓和近海水深相对较浅;第二句说明了地质构造的特点是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第三句则以历史资料作为佐证。2(2016江苏)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
3、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 书虫诞生记 对话苏东坡 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 伴我同行 奔跑吧,兄弟 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 我的“离经叛道”的话 扪心自问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2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D读万卷书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答案 C答题提示 第一组供选的标题有两个:“读万卷书”与“悦读生活” 。相较三篇文章,未体现出“万卷”的特点,而书虫诞生记 家有书窝等文章“悦读”生活的意味极浓,故选“悦读生活” 。第二组的两个标题差别较大。 “寸草
4、春晖”源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指“报恩” ,显然不合适。第三组的两个标题是“我思我在”和“指点江山” 。而第三组文章,是所思所感所问所想,不是“指点江山”类的内容。当然,该题也可以用排除法,先从较容易的第二组开始排除,从而选准答案。二、提炼形象化语段语意3(2013江苏)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 15 个字。(4 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_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准确表述得满分,如仅有“环境” “自己”可酌情给分)答题提示:画线句是一个
5、哲理句, “自己的脚”代指自己, “全世界”代指环境, “给自己的脚穿上鞋子”指的是“改变自己” , “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指的是“改变环境” 。4(2018江苏)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答案 D答题提示 解答本题有两个关
6、键:一是审清题目要求,以明确解题目标;二是分析材料层次和句间关系,确定主要信息进行提取概括。审题时应该明确要求是找出“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 。然后分析文段层次,提供的文字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了“偏见”与“思想”的关系,第二句写的“偏见”在有没有思想的人身上的不同表现,第三句是假设句,写的是“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 “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能读出来,文段的重心还在偏见对思想而3言的价值上。A 项“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只是第二句前半句语意的提炼,不能说是“一段文字主要意思” 。B 项“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
7、怀挟偏见”中“常常”与文段不符。C 项“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并不是本段的主要意思。D 项“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应是最符合这段文字主要意思的选项了。“提炼语意”是 2014 年江苏考试说明首次提出的考点,过去习惯上叫“压缩语段”。不过,这不只是简单的名词转换,而是比“压缩语段”内容更丰富了,尤其带来语段形式的变化,带来命题更大的灵活性。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它是个轮考点。其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点:1提炼一般性语段语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压缩语段。这是江苏卷从 2004 年到 2011 年自主命题以来的最爱。主要是选择说明性语段,采用下定义、提取关键词及设定角度式压缩等题型,
8、考查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这类题虽然近几年不考了,但也有“重现江湖”的可能。2提炼形象化语段语意,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形象化语言转换为平实性语言。即给出一则语言挺形象的语段,要求把其原意用平实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转述,其实也是一种语意的提炼。3题型为选择题,分值 3 分。一、读懂语段为根本提炼语意的根本要求是准确,准确意味着读懂语段。准确提炼语意的根本在于读懂语段。如何读懂语段呢?请以下面的语段为例说明。 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林 徽 因 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4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 ,总是
9、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 徽 因 的 ,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林 徽 因 价 值 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第一步:标出句数,确定语段性质。全段共三句,用标出。它是议论性语段。第二步:找出陈述对象,划分层次。第句陈述对象是林徽因,为第一层;第句陈述对象是林徽因的价值,为第二层。第三步:分析句间关系,把握句子内涵。第句,第句是主,第句为补充解释。重点分析第句。通过关联词“不论还是不是不是也不是” ,语意重心在后半部分,提
10、取出关键句:她是女人,知识分子。第句是个长句,可抓住“在于” “同时” “从而”关键词,理清“在于”后的三个小层次,再提取每小层的关键词语。第一小层:彰显真实的林徽因。第二小层:勾勒知识分子群体的志趣性格、生活经历。第三小层:折射精神。第四步:综合概括语段主旨。在前三步基础上概括主旨:林徽因是一个追求自由思想的女性知识分子。 林徽因一书的价值在于:还原林徽因真实面目,勾勒知识分子群体的志趣性格、生活经历,折射他们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概括语段的核心主旨:林徽因的价值在于把林徽因还原成一位追求自由思想的女性知识分子。由此可见,读懂语段主要看陈述(说明、议论)对象及其角度,看句间关系,看议论性语句。大
11、而言之,读懂语段的要点在于:(1)找出主干,提取中心每一个语段都应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展开,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地把握语段的中心,也是提炼语意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有这几种途径: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出现在段首或段尾;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2)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内容复杂的语段,可以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提炼,形成答案。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分明,内容全面。当然,语段性质不同,提取的信息要点也不同:5记叙性语段。记叙(陈述)一种现象(状态或事实),在语段中包含几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说明性语
12、段。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规律。一般介绍事物的状态、构造、类别、功能,揭示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议论性语段。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发表看法、观点或主张。另外,对于形象性语段,还要弄清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还原它平实而真实的意思。边练边悟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 25 个字)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两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
13、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 ,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答:_答案 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二、准确表达最关键(一)准确提炼平实性语段语意1一般性语段语意提炼(1)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
14、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答案 B6解析 由“核心观点”可知要找中心句。 “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讲述的是以前的情况,以前的情况不重要,属于背景引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开始讲述现在的情况,以前与现在对比,现在的情况更重要,即“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 “试想”即想一想,为举例子,
15、故后文是假设论证,为了支撑前文观点,即传统文化因为信息化发展受到巨大冲击,B 项是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故选。A 项“古老的地方剧种” ,文段尾句虽提及“地方剧种” ,但为例子,例子内容不是重点,排除。C 项“信息与交通”对应文段首句,是背景引入的部分,非重点,排除。D 项“剧院特色”文段未提及,排除。(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科幻小说这一文学类别在西方首先出现在英国,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在西方文学中,科幻小说已形成稳定的文学流派,出现过大批优秀、高产的科幻小说作家,数十年依然拥有稳定的读者群。然而,与任何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相同,流派一经形成,难免固化和套路化,继而
16、造成这种艺术形式的衰落。 三体获奖时,刘慈欣就曾经提出,当前科幻文学实际正处于整体衰落的过程中。究其原因,诚然一方面如他所说,支撑科幻文学的“科技的神奇感消失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断重复的“俗套”导致读者审美疲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幻文学迥异于西方科幻文学的思路与情节,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A科幻小说历史悠久,英国科幻小说出现过大批优秀、高产的科幻小说作家,数十年依然拥有稳定的读者群。B科幻小说在西方文学中虽已形成稳定的文学流派,但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流派形成后难免固化和套路化。C刘慈欣认为支撑科幻文学的“科技的神奇感消失了”和不断重复的“俗套”导致读者审美疲劳。D中国科幻小说在特定
17、的背景下,却拥有迥异于西方科幻文学的思路与情节,消解了读者的审美疲劳。答案 D解析 该语段包括三层意思。前两句是第一层,讲科幻小说的形成;第二层讲它的衰落及其原因;第三层讲中国科幻文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际上是中西科幻文学的比较。最后一层是表意重心。答这类题有三个要点:(1)审清题意。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核心(主要)意思还是理解全面,或者概括不准确的。(2)细读语段,明确语段性质,找出主干,提取中心。重点在捕捉要点,提炼信息。要聚焦重要语句,把握其关键词语。7(3)审读选项,比较异同。尤其是看选项中有无材料中的关键词及核心信息,不要受其他无用信息的干扰。2新闻性材料语意提炼(1)阅读下面一段材
18、料,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目前江西生态示范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57.3%,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60.05%,位居全国第 2 位。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建有 99 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 35 个,居全国第 1 位。拥有自然保护区 156 个,其中国家级 8 个,居全国第 2 位,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优势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极强后劲。A低碳经济快速发展B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C江西森林生态资源丰富D绿色生态成优势答案 D解析 文段中列举了江西大量的生态资源,该资源是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并未提到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排除 A 项。文段中提到的资源以森林资源为主,但并不只
19、说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所以 B 项不全面,也可排除。文段中提到了江西森林生态资源丰富,但目的是表明该生态状况是一大优势,是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排除C 项。整个文段都在围绕绿色生态展开叙述,故正确答案为 D。(2)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材料,最能准确表达新闻内容的一项是( )新华网 5 月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急速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能源的需求必然是急剧的、大量增长的。但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绝对不可取的。A我国的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B要把追求经济增长放在我们工作的首要位置。C不能一味追
20、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应大力限制能源消耗。D应当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把过高的能源消耗降下来。答案 D解析 材料第一句说明经济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第二句强调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绝对不可取。所以,这段新闻材料的主要意思应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控制好能源消耗,D 项最符合题意。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关于“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表述。B 项过于片面。C 项“高增长、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绝对不可取的” ,并不等同于应大力限制能源消耗,所以不符合题意。8(1)拟写新闻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一般可以从导语中得到对整个新闻的总印象
21、。写导语的要点是用精练的语言将信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交代清楚人、事、地及主旨。常用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2)拟写标题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的概写,即对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作出概括和说明。一般为短句,有时是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也可用人或物等的名称作标题。可直接表明主题,有时也可用比喻、反问、设问等方式给人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促使人读完全文。(3)拟写一句话新闻首先要细看要求,确定要点,把握所给材料的重要信息(首句、过渡句、结论句),注意附加条件。然后选择形式,组合信息。一句话新闻通常采用陈述句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时间和地点作为状语,原因或作状
22、语或安排于分句中,也可用对偶句。注意控制字数,草拟答案。无论哪种具体题型,所提取的都是新闻五要素,即 who(材料所写的对象)、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其中“whowhat”(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是最主要的表述,其余几个包括了消息的其他信息,根据有无新闻价值和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取舍。3定义性材料语意提炼(1)(2018北京)下列选项中,对“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工智能是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新增 一轮 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 运用 专题 提炼 语意 讲义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1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