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月考前测试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月考前测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月考前测试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 月考前测试试卷(含解析)命题人:高三文综组本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
2、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1.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 ”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 、 “举劾非法” ,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 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 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 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 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 “掌副丞相” 、 “典正法度” 、 “举劾非法” ,这说明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职能,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 D 项正确;御史大夫地位低于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长,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对秦代官制的继承,故 B 项
3、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2.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 ;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 ;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这表明2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 A 项正确
4、;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 BC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 。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 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 加强了君主专制C. 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 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晚年剪
5、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主观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 ,但客观上形成以后的割据势力,形成了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故选D。刘邦在位时期尽管没有出现割据分裂,但这种因素已经存在,文帝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例证,故排除 A。汉高祖封王,地方诸侯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3除 B。汉高祖封王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的变化的主要影响,故排除C。【点睛】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 ,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封国制(分封诸侯王国)并行。4.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
6、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 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B.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 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 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店铺悬挂字画和演奏音乐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不是社会时尚,不属于市民的娱乐活动,故排除 A、C 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故排除 D 项。根据“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可知宋代的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 B。【点睛】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控制减少,商业经营中广告宣传活动不断增加。5.1894 年 9 月,
7、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 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4“最为真实可信” ;C 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 ;材料强调的是史料
8、的作用,故 D 项排除。6.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可知, “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 D 正确;A 不符合材料“又投
9、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 ,排除 A;根据“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B 错误;材料反映“买办”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7.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 ,他还批评“中国文人” ,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这表明他A. 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 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
10、统文化C. 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 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题干材料中提到,辜鸿铭批评“中国文人” ,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正是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故排除 B、C ,A 项正确。新文化5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主张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点睛:新文化运动具有局限性,一方面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肯定。8.下图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节
11、选。该著作的内容A. 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 创造性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思想D.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军事一些问题” “土地一些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可知是毛泽东针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的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 C 正确;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的是新民主主义论 ,故 A错误;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是论人民民主专政 ,故 B 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而材料中的著作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12、。由材料“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之后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1978 年 9 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这次6会议A. 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B.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C. 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D. 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1978 年 12 月 18 日,十一届
13、三中全会召开,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9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故排除 D。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9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故排除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 年,故排除 C。而材料中的三个转变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故选 B。10.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看到奴隶制命运岌岌可危,便采取措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一方面他发动了对西方的战争。另一方面他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这一论述主要旨在说明A.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B. 罗马皇帝对罗马法贡献大C.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D. 查士丁尼法缓和了社会矛
14、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查士丁尼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是为了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这说明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故 A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在说罗马皇帝的贡献,故 B 项错误;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查士丁尼法缓和了社会矛盾,故 D 项错误。【点睛】提出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查士丁尼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是为了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11.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 第八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考前 测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