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2019 年 1 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
2、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分享经济由此产生。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
3、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2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
4、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 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 8 辆车子。这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地创造物质资源,而分享经济时代的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次分配。B一女孩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
5、这违背了分享经济的特征。C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B文章运用举例子方法,如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C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的功能。D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了
6、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B分享经济一方面因产品过剩而产生,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得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必须分开。D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热闹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 100 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 130 平方米的。她的家经
7、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
8、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9、。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4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
10、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正当张太像
11、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C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
12、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6 分)6.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5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 12 月 13 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
13、月时间里, 30 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 12 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2016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7 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 79 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 30 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10:01 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
14、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 107
15、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 92 岁高龄,但每年 12 月 13 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 90 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 30 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6“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
16、民解放军 73602 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 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17、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B.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C.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D. 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18、。B. 107 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C. 松冈环女士先后 90 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D. 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9.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7(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
19、,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 ”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
20、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官侍中。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葛洲坝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