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 级邵东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 统一性与集权性B. 分散性与松散性C. 统一性与制衡性D. 独立性与落后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 “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体现出西周政治制度的分散性和松散性,B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A 项错误。制衡性、落后
2、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C、D 项。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 “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 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 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王畿内- 2 -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即王畿内的人很早之前就是王族之人,可见是宗法制将这部分人推向了社会,符合题意的是 D 项;周王不会与人民联姻,排除 A 项;分封制加强了
3、同族之间的关系,排除 B 项;C 项表述错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3. “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A. 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 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 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 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 A 项
4、不正确;B 项中的推恩诸侯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中“君主近臣”不符,故 B项不正确;将相权分割,设立中书门下是北宋时期实行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故 D 项不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重用近臣,削弱相权,与题干符合,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名师点睛】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4.清代康熙皇帝有 35 个后妃和 24 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
5、在实质上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 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 3 -C.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D. 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答案】A【解析】嫡长子被废除,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说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A 正确;B 不是材料现象本质;材料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合法性,故 C 错误;宗法制继承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 D 错误。5. 美国学者 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 ”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
6、化素质B.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B 项正确;材料“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A;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不符,排除 C;“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中“这种考
7、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不符,排除 D。所以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 4 -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A. 宰相权力的扩大B. 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 君主专制的强化D.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晚唐到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的增加,为的是
8、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 项正确;A 项与此相悖,排除;BD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君主专制的强化7.十将军委员会是古代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将军之职按公民自费服役的传统,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还要自己出资装备一切,十将军始终不搞抽签而只有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十将军委员会A. 减轻了公民的经济负担B. 便利社会上层掌握要职C. 增加了奴隶主经济负担D. 培养了公民的尚武精神【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十将军不仅没有薪饷而且还要自己出资装备一切,说明只有家产丰厚的人才愿意和有条件担任。它始终不搞抽签而只由选举产生,并可连选连任,从而便利社会上
9、层掌握要职,故答案为 B 项。A 、C 项说法夸张,十将军委员会在这两方面的影响应当微乎其微,均排除;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 5 -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从制度上防止专治以维护民主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D. 各权利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的所有公职人员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督查监视之下,由此可推知雅典从制度上保证了民主,故 A 正确。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
10、力机关,题干中没有涉及公民大会的权力的相关内容,故 B 错误。题干中没有说最高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故 C 错误。 题干中只提出了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不能看出各权力机构之间的制约平衡,故 D 错误。9. 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A.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 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主要是应为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故选 A。罗马法维护巩固了罗
11、马帝国的统治,这是对当时罗马的影响,不是对世界的影响,排除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排除 C。罗马万民法给予自由民以公民权,但是奴隶仍然排斥在外,排除 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 6 -武器。10.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高度达 15 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 倡导法律面
12、前人人平等B. 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C. 维护了人们的私有财产D. 禁止权利滥用的思想【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规定“凡高度达 15 呎的树木周围须加修剪” ,强调的是自身的权利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一方的树的生长不能侵害邻居享受阳光的权利,体现了对权利过分使用的禁止,D 正确;十二铜表法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产物,本身就是阶级性的,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 A;材料强调法律是一种手段, “有效调节了社会矛盾”是十二铜表法的结果,排除 B;材料中“阴影不至于损害近邻地区”强调的是权利,与私有财产无关,排除 C。11.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B.
13、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C. 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D.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一个政党成为议会多数党时就会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并组建内阁。故 A、C、D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开始形成于 18 世纪初期,诞生- 7 -在 1688 年“光荣革命”后。故 B 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 B选项。12.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
14、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A. 结束了王权专制B. 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结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1688 年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其结果颁布了权利法案 ,虽然结束了王权专制,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其确立的方法,除了前面的“暴力革命”和“非流血的”光荣革命外,以后都是以改革或改良的形式来完成的,题中“最后一次革命”强调的是社会变革的方式和途径,因此 D 项符合;A 项和 C 项突出的是结果,与题意要求“途径”不
15、符,故排除 AC;B 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名师点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只是起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责任内阁”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总体上而言政治的发展呈现逐渐改良的特点。13.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 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这一事件说明A. 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B. 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
16、辞职C. 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8 -D. 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不能得出议会对内阁已失去约束力,排除 A;由小威廉呈请国王解散议会可知,B 错误;首相呈请国王解散议会是合法行为,排除 C;英国代议制民主制规定,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同时首相也可解散议会,议会重新选举,首相和内阁的到新议会议员支持。材料中小威廉的做法符合规定,说明英国的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又继续发展,故选 D。14.1689 年权利法案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 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B. 清除了封建残余C. 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D. 确立君
17、主至高无上的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 18 世纪中期(三个惯例)才最终形成;首相对议会负责是英国的情况,德国首相对皇帝负责,排除 A;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德国,英国国王权利受到了限制,排除 D;两个法律都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君主立宪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说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故选 C;都没有清除了封建残余,排除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同之处15.1905 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
18、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9 -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 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专制统治,因此他们对德国的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最感兴趣,故 B 项正确;AC 项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 A 项错误;清政府本意不原意发展资本主义,故 D 项错误。16.1789 年 6 月,
19、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 ”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 废除君主制度B. 建立共和政体C. 实行君主立宪制D. 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时间是“1789 年 6 月” ,材料强调了议会代表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这说明是民主政体;政体中有君主的角色说明是君主立宪制,因此选 C 项,AB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
20、确立17. 1786 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为此,他主张A. 加强中央集权- 10 -B. 取消地方自治权C. 实行三权分立D. 推行两党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可得出华盛顿对邦联体制的不满,当时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要求取消地方自治,故 B项排除;三权分立与两党制出现在 1787 年宪法制定之后,故 CD 项排除。考点:
2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制18.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 (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这表明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依据材料“(若)辽、台并失, (则)南北皆危”可知,此次重大事件为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在材料中,刘坤一等认为“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体现了有识之士反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邵东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