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上)12 月月考高一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
2、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 ,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
3、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
4、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2 -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 。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 年 10 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 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 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C. 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D. 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体书去,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人笔下的书法作品往往有丰富的学养意味,这是因为古人
6、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他们不以之为谋生工具,书法也未与金钱利益挂钩。B. 弘一法师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积淀的丰富学养,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C. 工匠精神不仅是学习书法避除匠气所必需的一种严谨态度,更是我的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D. 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要注重锤炼技法,但同时也应避免技艺过度熟练而导致用笔千篇一律,这样就可以避除匠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以一部缺乏必须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B. 通过书法作品的
7、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C. 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 3 -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D. 书法临习应该有匠心,即工匠精神。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 项,曲解文意, “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错,原文是说“而令人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
8、家自然居多” 。【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 项,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碗羊肉汤金光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
9、购进优质绵羊 2000 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 ”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 6 月 8 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 日是县政府领导,10 日扶贫办,11 日县委办,12 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 月 19 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
10、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 4 -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
11、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中午 12 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 ”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
12、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的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刘乡长等
13、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低着头看一份内参 ,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 。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有删改)- 5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B.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方式,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C.
14、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5. 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6. 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文章围绕“一碗羊肉汤”行文,标题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围绕标题“一碗羊肉汤”塑造人物形象,在市领导、刘乡长、张书记、县里不同层次的领导和“一碗羊肉汤”的关系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一碗羊
15、肉汤”揭示文章的主旨, “一碗羊肉汤”致使一个农场消失,发人深思,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揭示文章的主旨。6. 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他希望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6、赏,最恰当的一项” ,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考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对文本进行全盘分析,准确理解选项所涵盖的内容,看它是否依据文章内容进行了准确地分析、概括。A 项,是对小说结构的分析,B 项,是对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的分析,C 项,是对表现人物感情的手法的分析,D 项,是对小说语言的分析。A 项, “脱贫致富典型”错误,从文中来看,只是- 6 -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 “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前面市里老领导问话时的“皱眉”以及问完话后“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的表现让最后“刚才市里来了
17、电话牧场暂时关闭”这一结尾在情理之中。B 项, “肖像描写”错误,文中没有肖像描写。D 项, “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错误,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故选 C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标题一碗羊肉汤的作用” ,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考生可以先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看标题与文本内容情节、写作背景、人物形象以及小说主题等的关联。小说的题目是“一碗羊肉汤” ,这是物象,作为物象,一般在情节上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从文中来看,文章从养羊、参观羊、宰羊、熬羊到一碗羊肉汤,处处与标题
18、有关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其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看,全文围绕“一碗羊肉汤”塑造了刘乡长、县委张书记、市扶贫办领导的形象,从这碗汤里,读者看到了刘乡长的头脑灵活、缺乏原则和远见,看到了张书记的重形式,不务实等,可见标题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从文章的主题看本文反映的是农村干部脱贫致富的问题,然而“一碗羊肉汤”使长岭乡的脱贫致富化为泡影,由此可以看出“一碗羊肉汤”揭示小说的主旨,最后,使牧场消失的正是这碗羊肉汤,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反映出农村脱贫致富中的若干问题,斥责了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根据分析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即可。【6 题详解
19、】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的主人公刘乡长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典型,你对这一形象有何评价?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就要求考生要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有五种途径和方法,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二是结合小说中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及间接描写的环境和与他人关系等内容;三是从分析情节入手;四是从分析环境入手;五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议论的语句,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从文中来看,该小说主要是通过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作为乡长,刘乡长他
20、在长岭建起大牧场,希望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000 只” ,这说明他能因地制宜,真抓实干。而面对频繁的参- 7 -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说明他头脑灵活,积极争取。但他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说明他没有原则,缺乏远见。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
21、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
22、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腈的灯笼” ,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因此,标题是高考小说命题的热点之一。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此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探究标题作用(妙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强化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揭示
23、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解答人物形象这类题目首先要审准题,一要分清题干要求分析概括的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二要明确题干是要求考生概括还是分析人物形象,还是两者兼而有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奇绅鸿儒刘大鹏郝岱- 8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 ,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一个农
24、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 ”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大鹏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 16 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 10 年,仅读书就长达 26 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外国语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