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 2021 级高一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回答下列各题1. 文字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2.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向外是依次为 ( )A. 光球日冕色球 B. 色球光球日冕C. 日冕色球光球 D. 光球色球日冕3. 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 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B. 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C. 产生磁暴现象 D. 世界许多地区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答案】
2、1. B 2. D 3. A【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系统,太阳大气层结构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1 题详解】题目中提到地月系和太阳系,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 ,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所以 B 选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 题详解】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向外是依次为光球色球日冕,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3 题详解】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世界许多地区的自然灾害
3、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都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结合选项,A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008 年 10 月 7 日,编号为 2008TC3 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并与地球大气层摩擦后燃烧,- 2 -但没有对地球造成破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 小行星 2008TC3 原来位于( )A. 太阳系外 B. 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C.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 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之间5. 地球处在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是因为(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大小行星的公转方向几乎相同太阳活动不够稳定 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
4、乎在同一平面上A. B. C. D. 【答案】4. B 5. 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八大行星,地球上存在生活的条件,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4 题详解】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B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5 题详解】地球处在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是因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大小行星的公转方向几乎相同,太阳活动比较稳定,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结合选项,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
5、.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6.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 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 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 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答案】D【解析】- 3 -试题分析:岩石圈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D 对。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
6、上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A 错。地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B 错。C 错。【考点定位】岩石圈范围,地球内部圈层。7.2014 年 9 月 27 日,日本中部著名景点御岳山突然火山爆发,波及范围至少有 3 公里,一度造成当时在山顶附近等地的超过 250 名登山客受困,7 人被火山灰掩埋。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 岩石圈 B. 地壳 C. 下地幔 D. 软流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岩浆来自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
7、】本题组需要重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从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约在地下 17Km 深处,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900Km 深处。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面是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下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A. 增强 B. 增强 C. 增强 D. 增强9.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 白天强,夜晚弱 B. 白天强,夜晚弱- 4 -C. 白天强,夜晚弱 D.
8、白天强,夜晚弱【答案】8. A 9. 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8 题详解】由图可知,为云层反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反射。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能见度变差,A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9 题详解】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结合选项,C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0.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
9、母依次是 ( )A. a、b、c、dB. a、b、d、cC. b、a、d、cD. c、b、a、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判断,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图中形成风的三种力,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向、风速。b 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不影响风速。d 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不影响风向,减小风速。c 为风向。B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 -读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11. 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
10、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 B. C. D. 12. 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乙处气温比甲处高C. 处气压比处高 D. 处气压比乙地高【答案】11. B 12. B【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等压面的判断,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11 题详解】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甲处高于乙处,则判断甲处盛行下沉气流,而乙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流有甲流向乙;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分布相反,故高空的
11、水平气流由乙流向甲,故 B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2 题详解】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形成温度的差异,但是在夏季冬季、白天和夜晚它们的温度状况是- 6 -相反的,故甲有可能是海洋也有可能是陆地,故 A 不符合题意;乙地等压面下凹故大气为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故 B 正确;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气压大,故C 不符合题意;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气压,故 D 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等压面中气压高低的判断。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高;等压面凹下
12、,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低。13.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B. 高气压带由空气下沉而成C. 盛行西风是由极地高压吹出来的气流 D. 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北信风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需要结合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高压吹出来的气流,C 符合题意,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 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 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 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13、D. 甲处气温比丙处低15. 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 气流比较湿润 B. 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 乙处高压的形成与气流有关16.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 7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 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 气流较气流湿润 D.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答案】14. B 15. D 16. B【解析】试题分析:【1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
14、力环流同一地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气压丙小于甲,故 A 不符合题意;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故甲气压低于乙,甲处气温比乙处高,故 B 正确;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故丙气压高于丁,故 C 不符合题意;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故甲处气温比丙处高,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5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三圈环流中的气压带和风带。在低纬度环流中,是东北信风带,炎热干燥;甲为赤道低压,为上升气流,给赤道地区带来丰富降水,CB 错;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空气下沉形成的。故答案选 D 项。【16 题详解】在夏季的东亚季风环流中,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此时海洋上是高压,是由动
15、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压,陆上为低压,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由图示可知,近地面风从乙地吹向甲地,因此乙为海洋,甲为陆地,A 错;乙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地气流从近地面海洋吹向陆地,空气湿润;地气流代表近地面到高空,故答案选 B。【考点定位】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名师点睛】本题借助一幅图,考查了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三大知识点,根据图示可知甲处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温应高于乙;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同时,垂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低纬环流中,则乙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北进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断右偏,在
16、北纬 30附近高空堆积下沉而形成的。夏季,亚欧大陆的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此时乙处为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该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8 -下图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7. 上述“某月”是 ( )A. 1 月 B. 4 月C. 7 月 D. 10 月18. 该月份甲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C. 西南风 D. 西北风19. 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答案】1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外语学院 重庆 第二 外国语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