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大庆中学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 (本套试卷共 22 小题,请同学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儒家关于国家的制度文明设计中,由诗经而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奠基性的,它构成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中一个最受推崇的侧面。按照现代学科分类,诗被纳入文学,其价值仅被定性为审美愉悦;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雅,则仅指文人士大夫所追慕的生活格调和情趣。这种定位,不仅使“文学” “诗学”之于传统中国的意义被狭隘化,而且使风雅之于
2、中国传统制度文明建构的意义也变得逼仄了。那么,关于风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价值,并认识它的现代意义呢? 首先,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这种心志,是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否则就极可能成为缺乏内在根据的假风雅或附庸风雅。 其次,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为人处世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和果敢。在儒家看来,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如公元前 202 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
3、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 “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 ,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而不失善意,坚持原则而不伤大雅。第三,在中华文明史上,风雅不仅关乎士人个体的精神养成,更关乎家国天下的风尚再造。在个体层面,风雅表现为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即孔子所讲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家族层面,它表现为对人文教养和知识文化学习的重视,古人所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无一不是将良好家风的养成作为家族延续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层面,周公制礼作乐
4、是中国数千年风雅传统的开端,此后的中国史,就是对这一传统的不断追忆、回溯、复归和发扬。 - 2 -需要指出的是,风雅在传统中国,虽然具有多元价值面向,但它归根结底奠基于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崇尚。在一个以礼乐风雅为标识的国度,美和艺术因为对中国文明乃至国家建构的深度参与而显现出崇高性和神圣性。我们今天提倡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应指自然界山川秀美,同时也应将人文礼乐风雅纳入其中。这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在世界文明史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良传统。 (摘编自刘成纪走向风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诗经衍生出的风雅精神是中国美学乃至中华
5、民族精神最受推崇的侧面之一。 B表现为君子之风的风雅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的良善心志。 C孔子讲的“温柔敦厚”内含超越世俗价值的雄强果敢,外显为不失善意和不伤大雅。 D孔子关于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说法倡导的是士人文质一体、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介绍“风雅”的价值及现代人们对其狭隘化的定位,从而引出了问题。 B文章分析了风雅对于人文教化、人性修养、家国天下等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等,分析由表及里、由小到大。 D文章末尾指出了风雅的来源,提出了风雅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3、根
6、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诗学对于传统中国,风雅对于中国传统的制度文明建构,均具有普遍意义。 B孔子将诗教排在了“三教”的首位,所以我们说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C风雅对士人个体的修养、家族的延续、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D人文礼乐风雅是具有鲜明审美特质的立人、立国之道,是崇高而神圣的优良传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小铁盒里的秘密朱士元(一)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
7、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3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不是还有 20 里的行程吗?20 里转眼间就到了。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二)华伟是 1949 年 2 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 20 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
8、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 20 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华伟把 20 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三)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接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
9、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含不得你何!华伟流泪了。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
10、一回。卫国说。- 4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四)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题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试试吧!好!3 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五)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
11、 80 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谢谢您何,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卫国的侄儿向华伟
12、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2 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B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 20 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 5 -洗清卫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D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命友谊和华伟
13、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5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6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在记者采访的学校中,每个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学生的接受度很好。 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吴健表示,在他们学校,书法课是孩子们真心喜爱的课程。上书法课的时候是喜欢的,但是内心依然觉得它没有用,这是一些家长的心态。 家长刘女士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孩子能提前做完作业,我是愿意让他练习书法的。”对于家长的看法,南昌师范附小校长易
14、艳丹说:“ 孩子们能写好字,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在点滴之间培养家国情怀,这一课是一定不能少的。 同时,孩子的成长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应该是一张试卷、主课成绩所能代表的。 我们的建议是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避免一些学生重复抄写。” 分层作业已经在不少学校开始推广,在广州执信中学,初一学生李伊尹告诉记者,她有十余种个人爱好,芭蕾、中国舞、爵士舞、电吉他等等,因为分层作业,让她可以留出时间发展个人兴趣。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于书法教育来说,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也至关重要:“当 前主要的评价还集中在整齐划一的分数坪价上,像是书法、音乐、美术等课程面临的情况大体类似。”(选自姚晓
15、丹中小学书法课为何处境尴尬, 光明日报2018 年 07 月 28 日)材料二2013 年 1 月,教育部颁布 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根据纲要的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一方面属于书法教育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可以真正与语文课中的汉字教育形成互补。- 6 -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是由纯粹的“无”到较为健全的“有”的工程。 基于此,自 2014 年以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携手展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新探索。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书法教师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在广泛参考各种书法教材的基础上商讨这一
16、节课该教什么,下一节课又教什么,或者三年级应教什么,五年级又应该教什么,又逐渐过渡到对用笔、结字基本原理的讨论,其目的则是深入探究汉字书写训练的整个体系,理清内部各要素的逻辑关系,甚至形成基本的训练步骤。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科学性,真正方便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培训,真正有利于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各种规范文件。(选自孙学峰求解书法教育新模式,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28 日)材料三近日,由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字博物馆等联合主办的“2018 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系列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此次活动弱化了竞技的竞争性,强化了参与性、人文性。所以,这次
17、活动看似一个大赛,其实更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有现场书写、评委点评、国学讲座、汉字导读、历史人文景点访学及交流、颁奖等环节和内容,使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从以往单一的竞赛中解脱出来,对创造一种全新的书法文化活动,具有示范作用。 ” 中国书协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说。不可否认,青少年书法作品与授课老师关系甚大。书法家李多宽坦言:“这也暴露出青少年书法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即高水平书法教师在各地分布不均。虽然现在很多学校也在增补书法教材,但如何做出正确的引导还有待研究。 ”李多宽表示,青少年书法赛事的举办更重要的是汉字文化的传播, “比如新西兰的孔子学院,有近 3 万学生在学习汉语,而且各国对中国书法
18、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更多的国家与中国交流时,会越来越凸显汉语、汉字对世界的重要性” 。(选自梁腾竞技不是青少年书法大赛的目的 , 中国文化报2018 年 7 月 27 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参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书法进课堂”的要求,记者所采访的学校都按要求开齐了书法课,学生们也是乐于接受书法课程的。B目前有不少学校根据学生学力的情况开始推广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这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该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借鉴。C中小学书法教育应与语文课中的汉字教育形成互补,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反复书写实践训练,达到书法教育的目的。D青少年
19、书法大赛应强化参与性、人文性,不提倡竞争性,让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参与现场书写、评委点评等环节和内容,感受远比竞赛更有意义。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7 -A书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从而培养家国情怀。B书法教师坚持集体备课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由纯粹的“无”到较为健全的“有”的探索工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利于促进书法教育的科学性。C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是一个规范的过程,有着规范的训练步骤与科学的教材体系,目前我国的书法教育尚属空白,有关部门正在努力探索。D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书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越来越凸显出汉语与汉字的重要性,对此孔子 学院的创办与青少年书法赛的举办功不可没。9对于如何解决书法进课堂面临的问题,材料提出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