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能力).doc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能力).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能力)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 ,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 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它传世的摹本法帖。这是论辨各方都看到的事实。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在上世纪的“兰亭论辨”中,郭沫若一派认为, 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
2、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 ,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 ,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它一般的作品都不如?最近,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 ”而真本兰亭序 “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
3、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 ”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 ,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 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从书法风格看, 兰亭序既与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 ”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
4、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 ,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 ”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 ,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 , “而兰亭序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 ”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 ,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进一步把兰亭序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銛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 “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
5、亭序 ,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 2 -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 失真之处。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銛锐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它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它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
6、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王羲之的真迹。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摹本失真的老路子。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 ,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
7、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有兰亭序是例外,所以这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B.徐利明还将兰亭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认为兰亭序与东晋迄梁朝的王氏家族的书法特征也有很大的差距。C.刘涛也认为王羲之的各种摹本笔体都有显明的共同特征,而兰亭序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和徐利明相同。D.郭沫若一派的观点和启功一样,都认为兰亭序的差距是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而徐利明、刘涛认为这是不同书家的差距。(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荆轲之死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
8、,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3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9、: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
10、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朦胧,美女们挤眉弄眼,
11、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 4 -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
12、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3、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个虽有责任心却没有文化素养的人。C.小说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对照。5.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6.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
14、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乱世才子郁达夫唐宝民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 “悲剧的出生 ”。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
15、回忆- 5 -自己的童年: “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而郁达夫则抒发了 “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 ”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
16、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 “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 “多余人 ”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 “零余人 ”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 “零余人 ”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 “河山两戒重光日,约
17、取金门海上盟 ”。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 “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 “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 ”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 “浓情生爱,因爱生怖 ”,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
18、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1945年 8月 29日 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 1945年 9月 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9、 ( )A.郁达夫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B.郁达夫是乱世的清醒者,他胸怀家国天下,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 “零余人 ”这一形象,表达了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 6 -D.郁达夫是一位有爱国情怀和民族担当的作家,于 1945年 9月 17日在异国他乡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乱世才子郁达夫 ”作为标题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能力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