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三)(实验班).doc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三)(实验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三)(实验班).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寒假作业(三)一、单选题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2.公元前 213 年,某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实行郡国并存 B.实行郡县制 C.实行分封制 D.主张中央集权3.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A.从地方
2、分权到中央集权 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4.据记载,战国前期各诸侯国国君庙号为某公,而到战国中后期,庙号就开始为“某王”了,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得到完善 B.诸侯国的地位得到提高C.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D.王权专制得到加强5.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6.有学者认为,
3、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2泛的一再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7.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4、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8.法官断案: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案例陈述: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了个妻子(正妻) ,婚后生了大女儿,随后他又娶了个妻子,先后生了大儿子、二儿子;几年后,他的正妻又生了个三儿子。不久这个诸侯因病去世,那么,由谁来继承诸侯呢?A.大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9.唐朝时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正确程序应是A.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D.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10.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C.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
5、崩溃11.毛泽东在 1938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成功化解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C.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1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
6、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 ,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 D.国防现代化1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3C.强调了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14.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
7、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15.“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的重要意义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D.使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16.1940 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
8、利的战斗”应是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东北战役17.1938 年 4 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华中第十一军相呼应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治安不良” ,难以抽出兵力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日军改变计划的原因是A.世界战局变动的影响 B.日军进攻重点的改变C.日军侵华准备不充分 D.敌后战场力量的牵制18.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
9、的实施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906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九国公约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
10、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4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
11、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8 分)(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6 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
12、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10 分)22、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5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 分)材料二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安平县 安平 中学 历史 寒假 作业 实验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