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62019春晚视角看历史热点(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62019春晚视角看历史热点(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62019春晚视角看历史热点(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春晚视角看历史热点2019 年央视春晚 8 大关键词每年的央视春晚是中国人翘首以盼的“年夜大餐” ,万众瞩目,坚持不懈地“开门办春晚” ,既是对时代需求的热烈呼应,也是开门建设主流文化的积极探索。2019 年春晚结束了,留给大家的不只是欢乐,还有考点。作为高三学子应对其进行关注。中国梦对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希冀,始终贯穿 2019 年春晚中,尤其是节目同心共筑中国梦 我们都是追梦人 幸福中国一起走等,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国家主席习近平阐释“中国梦”中国梦:民族复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牵涉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可切入的考点也很多。主要有三个:一是可联系中国的古代
2、的兴盛与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对近代历史的回顾中,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居安思危。二是可联系近现代史上不同阶级的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需要我们认真汲取。三是可联系建国后与改革开放后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任何一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都可以作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表现。链接相关知识一、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1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
3、” 。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2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3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
5、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又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三、 “一带一路”承载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1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1)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丝绸之路是以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6、” 。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交通线,从事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海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3(2)隋唐是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状态,社会环境稳定,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西方的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
7、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 ,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 。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
8、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 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 “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
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 (1)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解析】第(1)问, “不同点” ,依据材料一信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
10、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美国梦的核心观4念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 “相同点”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美丽中国十九大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增加了“美丽”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以及党和国家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节目找朋友 春海 和公益短片美丽中国幸福年无不在描绘中国之美,生动展现了近年来生
11、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良性生态循环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1儒家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论语,阳货) ,这里所谓
12、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价值和现实意义。11 儒家的“可持续“思想512 儒家思想把环保理念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儒家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有效的实行环保则“不可以为天下王“。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 荀子一书中第九篇王制
13、 ,专门谈如何做国家领导人。里面说,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大概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便以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2道家思想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而这一切又形成了道家独特的环保思想。21 道家的“顺天”和“天人合一” 思想道家思想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天“与“人“合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对中国古代保护坏境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 ,还是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虽然各有不同的
14、主张,但都有一个的共同点,那就是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 “和谐“ 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厚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这对保护自然环境、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1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而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
15、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二战后,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2罗斯福新: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水利工程、整体规划粮食生产等。3赫鲁晓夫改革:大规模垦荒,耕作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自然规律。4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变暖) ,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人6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下发展科技;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四、现代中国的环境
16、问题建国后的 50 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 1958 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不健全。 (四)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指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大部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包括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17、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两个部分。(一)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涵是: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理论的关键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群众运动的统一。这一理论中最为举足轻重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适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同时也深契于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图难于其易”“避实就虚”等原则。(三)中国革命中一个个的军事奇迹,其所由实现的指导思想,往往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要原则,但是却深契于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等著作中的用兵原则。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尤
18、其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及中国固有军事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直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分为草创期和发展成熟期两个理论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为草7创期,之后为发展成熟期。(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草创期,是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经验和吸取苏联教训而进行的。但是此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区别于苏联模式和东欧模式,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在这些特色中有一些则是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的,譬如“农业为基础”的政策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
19、义建设发展成熟期的重要理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采取市场调节方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既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家的“无为”理念即“减少政府干预”的理念。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人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从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于遵守” (列宁选集第 259 页)这一终极和谐理想结合中国国情,并汲收中国儒家的秩序精神与和谐精神,以及早期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思想与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霍布豪斯提倡“社会和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而形成的。C.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建
20、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是在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特别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汲收中国儒家“小康”思想的精华和提法,结合中国国情而形成的。D.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刘少奇同志关于“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的共产主义文化和社会道德”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 62 页)思想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升华,并且也汲收了英国新自由主义思想先驱格林的“道德学说”之有益成分。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3)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8(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挫折1中共八大的探索(1)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5)多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6)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融洽,特别是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
23、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2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战争形态:民族掠夺战争。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回纥与唐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等发生过这样的战争
24、。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9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如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内迁民族中的流民反抗西晋统治的起义。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分析:我国古代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一般不用侵略与反侵略的概念来分析性质,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凡实行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凡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分裂国家和民族的战争是非正义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是正义的。对民族征服战争要辩证分析,在征服的过程中往往是非正义的,而征服的结果是实现了国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考试 大纲 解读 专题 062019 视角 热点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