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doc(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诗歌鉴赏一、 【2019 届广东深圳罗湖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 ,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 【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翛 (xio) 然:形容无拘无束、超脱或自由自在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又可从“竹
2、”和“雪”的描写中见出人物的品行节操。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D全诗写景优美,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极富感染力。15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 。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答案】14A15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尾联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
3、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 。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回忆胡居士的” ,然后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再结合上文来分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2士的。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意思是“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从注释来看, “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可见诗人是借用典故来回忆胡居士,以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考生从用典
4、和想象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二、 【2019 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 11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点绛唇春闺 明陈子龙
5、满眼韶华,东风惯 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 啼处,泪染胭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 ,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 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惯:照例。“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之起句, “满眼韶华” ,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欲抑先扬,美好的被摧残,更能表达凄凉惆怅的情感。B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 “烟雾二字,补足前句
6、未及写出的“雨”字。C下片的“王孙” ,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 “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 “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15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案】14C15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只有花难护” ,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王孙路” ,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
7、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杜鹃啼” ,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解析】3【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 到惨遭践踏的故国。 “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
8、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 ,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 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
9、、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4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 【2019 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杜牧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 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注释: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一阳生:指冬至日。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向是( )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
10、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C第五句“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15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答案】14B15“疑”字把作者客居江南的所闻所感与弟弟的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疑”字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 【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 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
11、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 项, “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是从自己方落笔。故本题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炼字。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炼字题的方法:第一起,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思念之情虽不明说,却尽在不言中,读来息发韵味无穷,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结构上, “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5圆紧,也更有余韵。【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
12、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其考查形式主要为:请分析“”字的妙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为什么?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解题分析: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
13、下几点即可:(1)弄清该字的本义;(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 【2019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1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D
14、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李商隐流莺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五、 【2019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6望 洞 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
15、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 君 山 雍 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答案】D【解析
16、】【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点睛】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 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 项,借景(物)抒情 ,C 项,情景交融。描写手法: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1)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2)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17、。 (4)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 项,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 项,语意双关。 (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7)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9)反语,讽刺。 (1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 ABD 三项
18、都从描写入手,C 选项从修辞入手。六、 【2019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7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B “自合” 、 “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D “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14这首词通过具
19、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答案】13B14这首词以“叶” 、 “浮萍” 、 “杨柳” 、 “云” 、 “月” 、 “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以“云”聚散无定、 “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解析】【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点睛】诗歌鉴赏的
20、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七、 【2019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柳长句 杜牧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8(注)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
21、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不嫌,一作“莫将” 。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 “流水” “春光” “柳树” ,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B颈联两句,色彩艳丽, “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16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含” “带”二字写柳因雨重而低垂,因风拂而斜飘,突出柳树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
22、“巫娥” “宋玉”用典,诗人以“巫娥”来象征自己美好高洁的情趣;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宦途失意而仍矢志不渝的操守。 【解析】【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
23、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八、 【2019 届河北辛集中学高三 12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闻武均州 报已复西京 9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 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
24、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答案】D【解析】【详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名校 速递 解析 汇编 01 专题 05 诗歌 鉴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