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测试(三)苏教版选修6.doc
《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测试(三)苏教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化学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测试(三)苏教版选修6.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三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测试(三)(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 Cl 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蛋壳能否溶于酸 白酒中是否有甲醇A B C D解析 醋酸酸性强于碳酸,食醋与小苏打反应放出气体,蛋壳主要成分为 CaCO3,也能溶于食醋中。答案 C2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亚硝酸钠能将 Fe2 氧化为 Fe3 ,因此一些不法奸商为使腌肉制品的色泽更吸引顾客,用超量的亚硝酸钠(NaNO 2)腌制。亚硝酸钠是一种潜在的致癌
2、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氯化钠相似,也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导致中毒的事件。下列能用来区别 NaNO2与 NaCl 固体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品尝味道C用水溶解 D分别溶于水测其 pH答案 D3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ClO 2NO Ag =AgCl2NO 3 2 3BNO 2Fe 2 2H =NO2Fe 3 H 2O 2CIO 5I 6H =3I23H 2O 3D4MnO 5HCHO10H =4Mn2 5CO 210H 2O 4答案 C4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2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0.400
3、0 g 的 NaOH 固体配成 1 000 mL 浓度为 0.010 00 molL1 的溶液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 NaOH 溶液后蒸馏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试剂鉴别与除杂、仪器使用等基础实验知识。A 项溴水分别加到苯和四氯化碳中,溶液都会分层,但在苯中加入溴水摇匀静置后,上层为溶有溴的苯,下层为水层,而在四氯化碳中加入溴水摇匀静置后,下层为溶有溴的四氯化碳,上层为水,B 项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 g。答案 B5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的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B氯化钠溶液、亚硝酸钠溶液、
4、硝酸钠溶液(硝酸银和稀硝酸)C酒精、醋酸、醋酸钠溶液(石蕊溶液)D稀硫酸、硝酸钡溶液、氯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解析 A 项,品红溶液只能鉴别出 SO2,而无法鉴别 CO2和 CO;B 项,先加入 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的为 NaCl 和 NaNO2,再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消失的为 NaNO2溶液,合理;C 项,加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 CH3COOH,变蓝的是 CH3COONa,无明显现象的为酒精,合理;D 项,加入 Na2CO3溶液后,产生无色气体的是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 KCl 溶液,合理。答案 A6有
5、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 KSCN 溶液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Fe3 存在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CO存在23C用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离子,可能有钾离子D分别含有 Mg2 、Cu 2 、Fe 2 和 Na 的四种盐酸盐溶液,只用 NaOH 溶液是不能一次鉴别开的解析 A 项,原溶液中也可能只含有 Fe2 而不含 Fe3 ,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3Fe2 氧化为 Fe3 ;B 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HCO 等离子;C 项,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 3要透过蓝色的
6、钴玻璃观察;D 项,有颜色的离子为 Cu2 和 Fe2 ,加入 NaOH,CuCl 2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FeCl 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gCl 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NaCl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答案 C7无色溶液可能由 K2CO3、MgCl 2、NaHCO 3、BaCl 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肯定有 BaCl2 肯定有 MgCl2 肯定有 NaHCO3 肯定有 K2CO3或 NaHCO3 肯定没有 MgCl2A B C D解析 由特征现象:“加入
7、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 ,说明原溶液含BaCl2,因此可以否定 K2CO3,因为 K2CO3和 BaCl2不能共存,又据有气体放出,可判定溶液中肯定含 NaHCO3。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 Mg(OH)2或BaCO3或二者的混合物,由于 NaHCO3一定存在,故无法判断 MgCl2是否存在。故原溶液中一定有 BaCl2和 NaHCO3,可能含 MgCl2,一定没有 K2CO3。答案 C8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试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滴 加 BaCl2溶 液 加 稀 硝 酸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 SO24B气体 气体 白色沉淀 点 燃
8、通 入 Ba( OH) 2溶 液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C某溶液 冒白雾 白烟 打 开 瓶 盖 用 沾 有 浓 氨 水 的 玻 璃 棒 靠 近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D某有色溶液 紫色 滴 加 苯 酚 溶 液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e3解析 A 中可能为 SO ,B 中可能含硫元素(H 2S)可能不是烃,C 中应为浓盐酸或浓硝23酸。4答案 D9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 ,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表: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储藏方式 密封、避光、防潮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由以上说明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加碘盐”属于混合物B碘酸钾见光、受热易分解C碘酸钾的
9、性质很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D “加碘盐”的推行是为了防止人体缺碘,缺碘能引起“大脖子病”解析 “加碘盐”中含有海盐、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明中的密封避光保存、食品熟后再加入碘盐说明碘酸钾见光、受热时容易分解。答案 C1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A 滴加 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 SO24B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原溶液中有 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Na ,无 KD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 NH 4解析 能与
10、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 SO 以外,还可以是 SO 、CO24 23以及 Ag 等,因此选项 A 不正确;CCl 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23中,溶液显紫红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 I 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即选项 B 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判断没有 K ,选项 C 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5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答案 B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
11、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试管中的现象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石蕊试液 先变红后褪色B 醋酸 粉末状贝壳 BaCl2溶液 变浑浊C 浓硝酸 铜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D 浓氨水 生石灰 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解析 在 A 中,常温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醋酸与粉末状贝壳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与 BaCl2溶液反应;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能与 KI 反应生成碘,与淀粉作用使溶液变蓝色;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与 AgNO3溶液反应先产生沉淀,后被过量的氨水溶解。答案 C12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 MnO 的颜色,而
12、不是 K 的颜色,他设 4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 K 无色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 K 不反应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 MnO 为紫红色 4解析 首先高锰酸钾溶液中存在两种离子:K 和 MnO ,选项 B、C 表明 K 无色且不 4与锌反应,再由选项 D 进一步说明 MnO 能与锌反应,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表明 MnO 4为紫红色。 4答案 A6二、非选择题(共 64 分)13(6 分)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 A、B、C、D 和 E,都是
13、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阳离子 Ag Ba2 Al3阴离子 OH Cl SO24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aB 和 D 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bA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 B,且 A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C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 D,且 C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E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 B;eA 溶液与适量 E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 E 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_,C_,D_,E_。(2)A 溶液与过量 E 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_。
14、解析 阴、阳离子组成的常见的沉淀物有 AgCl、Al(OH) 3、BaSO 4,其中 AgCl、BaSO 4不溶于酸。实验 e 是本题的突破口:“再加过量 E 溶液,沉淀量减少” ,说明 E 溶液能溶解某一种沉淀,则在这里 E 只能是一种强碱,被溶解的沉淀也只能是 Al(OH)3,组成 E 的阴离子是 OH ,则阳离子只能是 Ba2 (因为 OH 与 Ag 、Al 3 都反应),即 E 为Ba(OH)2;组成 A 的阳离子是 Al3 ,组成 A 的阴离子只有是 SO 时,才符合“沉淀24量减少,但不消失” ,即 A 为 Al2(SO4)3。接下来,由实验 b、d 知 B 为 BaSO4,则 D
15、 为另一种不溶于酸的 AgCl。再由实验 c 和余下的离子可判断 C 为 AlCl3。答案 (1)Al 2(SO4)3 AlCl 3 AgCl Ba(OH) 2(2)BaSO414(6 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磨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磨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7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
16、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 BaCO3沉淀的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5)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 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 BaCO3的平均质量为 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解析 (1)该反应为 Al
17、(OH)3NaOH= =NaAl(OH)4。(2)由于上面得到的溶液是 NaAl(OH)4溶液,在先通入过量 CO2,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NaAl(OH) 4CO 2=Al(OH)3NaHCO 3;Al(OH)33HCl= =AlCl33H 2O;NaHCO 3HCl= =NaClH 2OCO 2,所以现象为通入 CO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8(3)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 CO2尽量全部排出,同时起搅拌作用。(4)通空气的目的是排出 CO2,空气是否干燥不影响实验结果,c 不正确。由于 HCl 与NaHCO3也可反应产生 CO2,故增添
18、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会影响实验结果,d 也不正确。(5)n(BaCO3)3.94 g/197 gmol1 0.02 mol,由 C 原子守恒得 m(CaCO3)为 0.02 mol100 gmol1 2 g,所以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25%。答案 (1)Al(OH) 3OH =Al(OH) (2)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入盐酸有 4气体产生且沉淀溶解(3)把生成的 CO2气体全部排入 C 中,使之完全被 Ba(OH)2溶液吸收 (4)cd (5)25%15(8 分)工业盐中含有 NaNO2,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离子方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化学 专题 物质 检验 鉴别 测试 苏教版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