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0301139.doc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03011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0301139.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宾县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1、选择题(每题 1.5 分,40 小题,共 60 分)1.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 B C D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形成反射C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D 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3.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
2、结构示意图,刺激 a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检测到 c、d 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双向传导B b 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使 b 处于抑制状态C 神经冲动由 d 传导到 e 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D 如果 de 距离等于 cd,刺激 d 点时,e 处比 c 处更迟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耗时较长有关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 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C 斯他林和贝利斯成功的关键在于敢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
3、、探索与创新D 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5.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测量它们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甲 - 2 -乙 丙 (注:“”代表增加, “”代表减少)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C 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 垂体、甲状腺、下丘脑6.某成年人从 25 的环境来到 10 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
4、bc 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 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 段的产热速率大于 ab 段7.如图表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是( )A 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 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球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8.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 B 溶菌酶杀灭细菌C 注射疫苗预防肝炎 D 皮肤的保护作用9.图示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3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b、c、d、fB 、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 HIV 主要侵染细胞 b,
5、对、均有破坏作用D 细胞 e细胞 d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10.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正常免疫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A B C D 11.下列是关于植物生长素
6、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 达尔文用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B 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C 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有关,首次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不知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 首次分离出的生长素不是在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图所示) 。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A、B 所示琼脂块放在三
7、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 。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4 -A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B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C 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D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事例中,不正确的是( )A 使用乙烯利,可以使菠萝提前成熟,做到有计划地上市B 使用赤霉素处理芦苇,可以使芦苇的纤维增加C 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人们需要的 淀粉酶D 使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大蒜,可以使它们的贮藏期延长,有利于人们食用14.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表示种
8、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 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1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1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
9、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 5 -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 小于 92 只 B 大于 92 只 C 小于 161 只 D 大于 161 只1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 5 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 200 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400 只C 导致第 5 年到第 9 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
10、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 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 200 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8.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B 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bc 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D 比较曲线 Y 与曲线 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19.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
11、轻轻震荡几次C 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 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2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6 -A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 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 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1.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甲装置主要是利
12、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22.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C 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23.关于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7 -A 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会导致
13、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 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5.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包含了 12 条食物链B 鹰处于第三营养级C 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D 要了解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宾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2019010301139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