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25.doc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2019012901125.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1、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分)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 ,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 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它传世的摹本法帖。这是论辨各方都看到的事实。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在上世纪的“兰亭论辨”
2、中,郭沫若一派认为, 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 “间用我法” ,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 ,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 摹得如此失真,连其它一般的作品都不如?最近,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 ”而真本兰亭序
3、“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 ”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 兰亭序 ,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 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从书法风格看, 兰亭序既与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不同,而 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 丧乱帖 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 ”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
4、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2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 ,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 ”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 ,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 , “而兰亭序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 ”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 ,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进一步把兰亭序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
5、有銛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 “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 ,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 失真之处。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銛锐 。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它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B 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它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
6、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王羲之的真迹。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摹本失真的老路子。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 ,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
7、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有兰亭序是例外,3所以这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B徐利明还将兰亭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认为兰亭序与东晋迄梁朝的王氏家族的书法特征也有很大的差距。C刘涛也认为王羲之的各种摹本笔体都有显明的共同特征,而兰亭序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和徐利明相同。D郭沫若一派的观点和启功一样,都认为兰亭序的差距是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而徐利明、刘涛认为这是不同书家的差距。(二)散文阅读(9 分)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 45题。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
8、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
9、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4.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 ,你认为是哪一句?(2 分)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题。光阴陆蠡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4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
10、浪费了。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 “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 ”我对自己说, “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
11、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秋,秋。 ”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逝去的光阴。 ”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光阴。 ”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芙蓉花盛开着。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
12、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 “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 “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 “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
13、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5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 ”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
14、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 ”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冬。 ”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秋,冬。 ”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
15、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 ,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 ,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C “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
16、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D陆蠡的光阴妙“喻”连珠,如作者说飘坠的树叶是“一张日历” ,说光阴像“跛脚的鸭子” ,说计算光阴的速度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等。E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6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二、古代诗文阅读(48 分) (一)课内古诗文阅读(15 分)回顾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完成 7-9题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8下列句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3 分)A及时相遣归 B会
17、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B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这首诗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诗中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回顾曹操短歌行 ,回答 1011 题。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
18、 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 鼓:弹奏。D山不厌高 厌:厌恶。11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 ,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 ,诗人引7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二)课外文
19、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4题。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寻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 ”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 ”长孙无忌、李勣、
20、杨师道等咸云: “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 ”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 ”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我意。 ”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 ”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 ”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应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四次 月考 试题 2019012901125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