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70.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170.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2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小卷(十二)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几乎同时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2、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段话主要强调( )A.孟子的“仁政”思想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D.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3.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治大国若烹小鲜”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4.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天子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
3、供理论依据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5.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儒家思想出现质变C.儒学的政治化趋势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6.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于唯心主义27.朱熹劝农文记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
4、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 ( )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8.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言论 ( )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9.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力赞扬,谭嗣同等人甚至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 )A.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B.黄宗
5、羲的思想是引进西学的桥梁C.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10.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宦光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唯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哪种风气的转变 (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11.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
6、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得益于儒学的推动12.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发展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印刷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3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
7、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的,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3以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摘编自论语等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
8、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1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8 分)14.(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材料 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的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二者此起彼伏、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致路径。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4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 分)5单元小卷(十二)1C 解析 根据材料提及的时间段“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可知,这在西方属于古希腊先哲中最早的自然学派和智者学派的活跃时期,在古代中国,这属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无论是孔孟儒学的“仁”还是墨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12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化 测评 新人 201901184170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7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