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中图版20190129328.pptx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中图版201901293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中图版20190129328.pptx(5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3-,-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 2.受热过程,-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特别提醒(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因此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波长越来越长。 (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的原因不同。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
2、受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 2.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答案,解析,-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
3、1.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干旱
4、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5)解释不同地形的“高处不胜寒” 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拓展延伸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5、;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1)气温的垂直变化:在对
6、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气温的时间变化。,-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 (2011大纲全国卷,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第12题。,-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
7、.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思维流程 (1)文字信息:图示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 (2)图示信息:图中标示的东西方向;在海拔5002 500米的垂直方向上,甲地垂直温差最大 ,等温面最密集 ,丙地垂直温差最小 ,等温面最稀疏 ,乙地等温面比甲地稀疏,比丙地密集。 (3)调用原理: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 ,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 ,大气越不稳定 。,-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4)推理判断:第1题,
8、甲、乙、丙三地垂直温差最大的是甲地甲地对流 最旺盛;乙、丙两地垂直温差大体相同,但丙地等温面更稀疏 丙地最稳定 。第2题,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正午前后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因图中18 等温面比较平直,甲地气温变化不大 ;乙地等温面将变密,垂直温差变大 ,且下有湖泊,水汽补给充足,故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 天气,乙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 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吹西北 风。,-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1)随
9、着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2)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如上图中甲为低温中心,乙为高温中心。 (3)夏季: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海洋上等温面向下凹;城市市区等温面一般向上凸。,-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013全国卷,67)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第34题。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4.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答案,解析,-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之5 等温线图,-24-,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自然地理 环境 中的 物质 运动 能量 交换 31 大气 受热 过程 热力 环流 课件 图版 20190129328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