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讲义(pdf).pdf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讲义(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赏析讲义(pdf).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清单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的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一般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大类。一、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诗歌作品刻画的主人公形象和诗人自身形象两种。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2、,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的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且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
3、国忧民的情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人形象。()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黄沙
4、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豪情。()怜才惜贤的形象如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歌抒发了清秋时节词人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和别后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词人形象。二、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诗人往往借助景物形象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
5、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三、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写的具体物体。一些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的描写对象,在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整首诗来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主人公自己,二者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某些事物在诗歌中
6、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含义,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这类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物象,就是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 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清单二
7、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菊”传达“隐逸情”;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熟悉
8、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
9、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也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美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
10、长,用深邃而美妙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古时对书信的称谓,这个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
11、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勾起思妇的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联系在一
12、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直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
13、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诗词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
14、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人们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专题八 古代诗歌赏析 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
15、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文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
16、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
17、落的心性。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对友人的眷念之情。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
18、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并飞,古典诗歌里常比喻恩爱夫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用“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19、,憔悴老边州。”长城。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柳营。指军营。汉文帝时,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20、。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如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羌笛。羌笛与胡笳都是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常让征夫怆然落泪。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
21、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就用“三径”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品性。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
22、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曹植的“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思。清单三 鉴赏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感以及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总体上对诗歌的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品味词语()精练传神的词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这些词语一
23、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聚”“怒”二字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年高 模拟 2019 语文 专题 古代 诗歌 赏析 讲义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