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4(实验班).doc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4(实验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4(实验班).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寒假作业 14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
2、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对称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划,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
3、走拼音化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
4、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2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论语子路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3 分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C. 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D. 作者在结尾提及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表明汉字不必走西
5、方拼音化道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B. 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D. 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要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一个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B. 汉字虽然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是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C.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
6、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
7、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3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 ,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
8、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 1975 年 1 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 90 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 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 ,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
9、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 。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
10、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4. 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C. 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4B.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
11、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C. 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D.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6. 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 3 分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B.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D.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
12、传授者。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5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安平县 安平 中学 语文 寒假 作业 14 实验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