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0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 “百家争鸣”的含义 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 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上: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 ,私学兴起。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道家 老子、庄子法家 商鞅、韩非子墨家 墨子4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
2、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 的变革。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2孔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是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 对 苛 政 和 任 意 刑 杀 ; 主 张“克 己 复 礼 ” 恢 复 西 周 的 礼 乐 制 度 ( 倒 退 )。(3)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整理古代典籍。2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代表人物 时间 思想 地位孔子 春秋时期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 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
3、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 战国时期 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的思想主张(1)万物的本原是 ,要顺应自然;(2)主张“无为而治” 、 “小国寡民” ;(3)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1)主张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2)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 的代表(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2)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K 知识参考答案3孔子的重要思
4、想类别 内容仁 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政治思想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 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学习方法 提出“温故而知新”等(20172018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材料表明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 “假人器
5、名”会危及君主专制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正确理解“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本意是不妄为,并不是不为,这一点值得注意。无为:自然;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4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里的“必作” “治”都是有为的意思。 “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
6、以无为而有为。(20172018 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什么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A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社会等级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法家和墨家思想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影响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法家思想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
7、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思想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有很大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5(20172018 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这一主张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答案】C诸子百家中的治国理念及其阶级性和现实意义治国理念 阶级性 现实意义老庄(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治国要顺应时势和民心表现出没落、消极的情绪,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对
8、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孔子(儒家)提出“仁”和“礼”,推崇“德治”,主张“克己复礼”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利益,要求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孟子、荀子(儒家)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要求博爱、注重(教育)人才、反对战争、节俭等都有现实意义6韩非子(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加强封建集权的愿望对于当今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其变革精
9、神值得提倡(20172018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四位同学讨论腐败问题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老师:“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和先秦时期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相吻合。 ”你认为上述四人中,谁的说法与道家思想相吻合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各国竞争
10、与政治变革的需要7A BC D2孔子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面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3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主要反映了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4 “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 ”与材料主张出于同一学派的是A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01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试题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