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21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20181230254.doc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21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201812302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21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20181230254.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技法提分点 21 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四个比对识辨分析概括读文支招一点定位读议论性散文议论散文的“一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依据这“一点”读文,再结合选项,就可以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旨。1.通读全文找“一点”通读全文,明确大概意思,找到明确表明作者观点的话,尤其关注首尾。本文末段一句“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即为明确的观点,暂且确定其为“一点” 。2.依据“一点”联系其他点本文要上推,依次概括每段能表明观点的句子,倒数第一、二段告诫朋友忌学者的通病,勉励为学;倒数第三段,从反面驳斥了不学之徒欺乱常人;第二段,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鼓励朋友珍惜机遇,勉励为学。可明确本文作者是
2、讲求学应有的态度。3.借助选项充分确认大概浏览选项,确定主要内容,充分认证自己的观点,以确认这“一点”为作者希望朋友避免一般学者的通病,珍惜机遇,勉励为学。典题文本(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上池州李使君 书杜 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 之 心 ,2果 为 不 缪 , 私 自 喜 贺 , 足 下 果 不 负 天 所 付 与 、 仆 所 期 向 , 二 者 所 以 为 喜 且
3、自 贺 也 , 幸 甚 , 幸甚 。 仆 不 足 道 , 虽 能 为 学 , 亦 无 所 益 ,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如 足 下 之 才 之 时 , 真 可 惜 也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 !可 不 勉 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 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
4、生,即亦随而猾之矣。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此 则 不 学 之 徒 , 好 出 大 言 , 欺 乱 常 人 耳 。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 ,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 亦 学 者 之 一 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
5、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此 亦 学 者 之 一 病 也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 古 未 有 不 学 而 能 垂 名 于 后 代 者 , 足 下 勉 之(选自樊川文集 ,有删节)【注】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 。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对点解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
6、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第 三 段 , 比 对 观 点 。原文“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肯定郑玄的解释,斥责“不学之徒” 。选项与其比对,可确定选项正确。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3第 三 段 , 比 对 依 据 。原文“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选项与其比对
7、, “厘清因果,比较优劣”对应原文“考其来由,裁其短长” ,其余为原句。故知选项正确。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第 五 段 , 比 对 关 系 , 张 冠 李 戴 。原文“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选项与其比对, “作者认为自己”说法错误。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原文“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 “足下勉之” ,对应选项前句;结比 对 全 文合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8、比对选项后句。可知此项正确。答案 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解析 “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 “可”是“值得”的意思, “惜”是“爱惜”的意思。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饰 以 温 慎举 以 予 人 ) 向 者 仆 之 期 足 下 之 心儿 之 成 , 则 可 待 乎 )C. D.其 有 国 者 成 败 废 兴其 远 而 无 所 至 极 邪 ) 能 不 亡 失 而 思 念
9、至 也吾 尝 终 日 而 思 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之、其、而”的用法。A 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B 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其:代词,那些/连词,表选择;D 项,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答案 B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解析 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句子的前后语境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因为名词和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10、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初步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仆、足下”都是人称代词, “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开;两个“足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 “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再次,看标志性虚词的位置,进一步断句。 “假使” “亦”常放在句子开头,前面应该断开。 “之”跟在动词“施”后。因为“恳恳”修饰“欲成”作状语,所以“之”应为宾语,故在“之”后断开。最后,通读整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看句意是否通顺。答案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
11、一局而无过失而已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译文: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译文: 解析 本题涉及词类活用、重要虚词、固定用法等。(1)“资” ,供给,给予。 “迹” ,事迹,功业。 “光” ,名词用作动词,光耀。 “勉” ,努力。(2)“所解释” , “所”与动词“解释”构成“所”字结构,解释为名词“分析说明” 。 “完具” ,完备。 “虽” ,表假设,即使。 “挈置” ,提携安置。答案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
12、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参考译文】我与您年龄相同然而主张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所以为人处世光明高尚没有过失、后悔的事。(我)在京城期间,家里的事,人际往来,整天局促束缚,不能够每天说出心中所想来使自己明白,自然不敢用同辈之流期待你啊。5去年请假,从江、汉之间回京城,才知道您调任地方官的缘由,敢于做正义的事,以前我期望您的心思,果然不是谬误,私下里自己恭喜道贺,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托付给予的、我期望仰慕的,这两者就是我恭喜道贺您的原因,好啊,好啊。我不值得一提,虽
13、然能做学问,也没有什么长进,像您的才华、时机,真是值得爱惜啊。以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这才华值得珍惜;年龄四十岁做刺史,得到偏僻小郡,有衣服和食物,没有做吏的苦楚,这是时机值得爱惜啊。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我常想百代之后,不一定不幸,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书记载详尽而且所记事情繁多。现在的谏官一定说:“假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意旨没有流传,就是写注解的郑玄等人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值得
14、学习,那就得圣人复活,像周公、孔子那样亲自教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以后才能做学问。那么圣人不复活,就终生不能做学问了;假使圣人复活,也就跟随并且扰乱他们。这是不学习的人,喜欢口出大话,欺骗扰乱常人罢了。自从汉朝以来,那些诸侯的成功失败、衰败兴盛,功业行迹,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事,根据事实,都可以描述出来,考察它们的由来,判定它们的是非,十件里能有四五件,就能够用来应对当代的事务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是依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的结果。楚王问蓬草的果实,回答说:“我以前听童谣知道的。 ”这就是把小孩子当作老师罢了。用上古时代的知识来检验它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反复
15、斟酌,才能成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这些人读书,是想做博士啊。 ”这就是因为被自己的见识阻滞,不知道适宜地变化,叫迂腐的儒生,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自己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常法制度,征讨叛逆作乱,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形,用古代事迹进行检验,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能够成就一家的事业了。但是随时见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轻视看到的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像您有上天给予的天赋,我与您差距太大。我知道自己顽固凝滞,不能耗费心思做学问,假使能学成,也不能够拿出来散布,诚挚殷切地希望成全您的好事,改天在接受您的教导之后,对于官吏事务没
16、有过错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在后代人中流传名声的,您努力吧。(2018浙江嘉兴一中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饿乡记清蓝鼎元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 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6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齐 ,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
17、离母者,非吾徒也。 ”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 ”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 ”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侯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
18、,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注】 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 ,苏轼著梦乡记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逮:及。B.然亦
19、重违其意 重:难。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解析 益,与“增”同义,增加。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夷 笑 而 麾 之 曰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焉 ) 以 高 风 荡 涤 羞 秽 以 赂 秦 之 地 封 天 下 之 谋 臣 )C. D. 殊 觉 可 怜 莫 甚 焉 且 焉 置 土 石 ) 盖 天 将 有 意 于 是 人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解析 B 项,都是介词,用。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 项,表感叹的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D 项,介词,对;介词,和。7答案
20、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B.饿乡爱憎分明,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故孔子受伯夷郊迎。郊迎是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D.饿乡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终是一个崇尚廉洁、清高,超越“醉乡” “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解析 比对依据可知, “自始至终”说法错误,文中有“余初未以为然” “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 “余
21、笑而不信” 。答案 D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解析 原文标点: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答案 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译文: (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译文: 解析 (1)率,带领;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伏谒,伏地拜谒;(2)不余
22、拒,是宾语前置句;辄,就;上下议论,谈古论今;盘桓,流连。答案 (1)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2)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参考译文】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8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孔子离开卫国到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第三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技法 分点 21 文本 辨析 分析 概括 提炼 20181230254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