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湘教版选修52019012138.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考要求 列举虫灾和鼠害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一、我国的虫灾1虫灾类型(1)农作物害虫:主要有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2)森林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2蝗灾(1)发生省区: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 10 多个省(区、市) 。(2)危害: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威胁当地农牧业,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蝗灾的形成、危害及蝗区的类型1形成: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发性生物灾害,以飞蝗的成灾率最高。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下面利用因果联系图分析蝗虫的生长环境。2危害:对当地的农牧业
2、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特别提示我国灭蝗的措施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 940 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2元 707 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 111 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上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二
3、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灾逐年加重。答案 (1)蝗灾多发生在
4、夏季,其中 6 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3(5)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二、我国的鼠灾1两大危害区(1)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华东和华南区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及西北的少数地区。(2)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
5、,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2鼠害(1)农田鼠害:是我国十分严重的鼠害,会导致粮食和牧草的减产或绝产,对经济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2)草原鼠害: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3)森林鼠害 分 布 : 主 要 分 布 于 东 北 和 西 北 地 区危 害 形 式 : 分 两 类 , 一 类 为 地 上 鼠 , 一 类 为地 下 鼠 )(4)其他:会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我国鼠灾的危害按鼠类危害区的景观类型,我国的鼠类危害区又可分为农田鼠类危害区、草原鼠类危害区、森林鼠类危害区三种,其分布区分别对应于我国的农耕区、牧区和林区,其中森林鼠
6、类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我国鼠害的危害形式主要分为两类:地上鼠,主要啃食植物的皮、茎、干、果实、叶、花等地上部分;地下鼠,主要啃食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茎。主要危害如下表:种类 主要危害家鼠 糟蹋粮食,咬坏家具等农田鼠 损坏作物,损失粮食草原鼠 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草原森林鼠 啃食树皮和茎干,啃食树木的根系传播鼠疫、出血热等,危害人体健康4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提出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合理化建议。(2)该区鼠类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查推断、评价及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防治及鼠灾与草场退化的关系。认
7、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弄清楚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括其成因,然后再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鼠灾发生、发展是长期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答案 (1)制止对有益动物的滥捕乱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2)鼠灾与草场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该区鼠灾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教材 P58活动提示 1.可根据自己家乡所在地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环境特点做出正确的回答。2培育害虫的天敌。既可以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环境污染,又可以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教材 P60活动
8、提示 1.飞蝗通过群聚暴食的方式可大规模危害农作物地上部分的茎、叶、花、果实等;通过远距离群迁方式可大面积扩大作物受损的范围,且不易防治。52了解家乡是否发生过蝗灾及蝗灾的发生过程,可通过走访、查阅历史资料求证,也可通过所学的蝗灾知识进行推断;蝗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啃食农作物地上部分的茎、叶、花、果实,造成农业减产或绝收。教材 P61活动提示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防灾治灾的过程中,除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外,还要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时首先从身边的人、家人做起。1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国飞蝗分布图(1)从图中看出,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 ,对我国危害最大,蝗灾重灾区主要
9、在 ,这说明蝗灾发生与该地区 的气候条件有关。(2)由于蝗灾发生的 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原因是什么?(3)蝗虫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是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区,而黄淮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这些蝗灾多发区因受不稳定夏季风的影响多旱涝灾害。第(2)题,蝗灾发生的自然条件相差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蝗灾有加重趋势。第(3)题,联系教材和实际作答。答案 (1)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 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旱涝灾害频繁(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我国 主要 自然灾害 第四 虫灾 鼠灾学案湘教版 选修 52019012138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