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58.doc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5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58.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2.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3.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知识点一 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19 世纪 70 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民族危机加深。2.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知识点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
2、萌发:1888 年,康有为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 “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知识点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 年 4 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创办报刊: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
3、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3.成立团体强学会(1)成立:1895 年 8 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成立上海强学会。(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2(3)结果:1896 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上海强学会解散。知识点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活动与主张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刊物 主要思想梁启超 上海 变法通议 时务报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 湖南 仁学“冲决君主之网罗”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严复 天津 天演论 国闻报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2.维新活动的影响(1)维新派倡导立学
4、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使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概念阐释】 公车上书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它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政治运动的开端。【思维点拨】1.早期的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对后来的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2.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这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又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3.梁启
5、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4.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主革命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图解历史】 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3【易错提醒】1.早期改良主义者与洋务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即不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早期改良主义者主张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2.强学会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是政党。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而不是强学会的成立。【结构图示】 维新运动的兴起主题 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史料研读史料一 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
6、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史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史料一反映了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实现国家富强的思想。“商务”是指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2.史料二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1.据史料一分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与外人商战”是什么意思?4提示 途径:郑观应
7、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含义:“与外人商战”是指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竞争,抵制外来经济侵略。2.史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提示 主张:君主立宪;依据:三权分立学说。史论归纳比较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1.联系(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3)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2.区别(1
8、)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1.1875 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 。 “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 ”这一认识(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解析 “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可知已经
9、超出了洋务思想的范畴,故 C 项正确。答案 C2.“不简单的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这里评价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C.康有为 D.陈独秀解析 根据所学,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用儒家思想来阐释变法主张,向资产阶级政体转5变,故 C 项正确。答案 C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解析 “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
10、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 C 项正确。答案 C4.“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 ”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 材料中“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 “非徒感今上之恩”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 C 项正确。答案 C5.文史参考将梁启超家族三代人誉
11、为“国家脊梁 ”,此“梁”一语双关,介绍了他们走的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梁启超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 A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 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D 项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 D6.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解析 A 强学会为政治团体;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B、C 不符合史6实。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七 单元 戊戌变法 维新运动 兴起 新人 选修 1201901282158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