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12 月第三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30 题共计 60 分)1.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 ,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 ;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他谈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2.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建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
2、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 “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 ”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4.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通过了张闻天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的决议 ,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
3、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但却没有提出政治路线的错误问题,反而确认“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 ”而且讲得有根有据,连路线错误的暗示都没有。主要是因为( )A担心党内发生严重分裂 B缺乏稳定的政治大环境C错误性质没人认识清楚 D政治路线问题并不重要5.1935 年 6 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造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 ”这从侧面反映出( )A政府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中国工业布局发生巨大变化C中国民族危机日渐严重 D蒋介石加强控制西南地区6.1940 年 8 月 26 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
4、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2 -7.某学者认为:“经过 8 年抗战,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被削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被动摇,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发展,中国共产党达到完全成熟。 ” 在该学者看来,抗日战争( )A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使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8.解
5、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9.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0.189
6、4 年 1 月,恩格斯受邀为新纪元周刊题词时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此处的“联合体”反映出, 共产党宣言的研究主题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实现人的自由解放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生产资料公有1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材料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A历史唯物主义
7、B辩证唯物主义 C阶级斗争学说 D剩余价值理论12.“白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 ”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13.(美)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到“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
8、”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 3 -局面,列宁( )A发动二月革命 B发表四月提纲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 D令攻占冬宫14阅读下表:20 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1912 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 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 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 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
9、美民主的精华15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 时间 内容 1979 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 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5 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担保法 1999 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合同法 2017 年 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法总则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6某部法律文献序言指出“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
10、,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 。据此可知,该部法律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17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4 -18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
11、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说明( )A “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 “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19 1988 年 2 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 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 “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 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 “一
12、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20. 1950 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此举( )A促进了中苏经济一体化 B标志着中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顺利开展21.1950 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 8 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倡
13、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22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外交空间C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23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24. 1946 年,美国驻苏代办凯南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牟县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2 第三次 双周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