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2006-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pdf
《DD 2006-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 2006-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pdf(10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6 -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 试行 )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 年 7 月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4.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2 4.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 5 矿区地质观察点、地质剖面、探矿工程代号 、编号及编录工作用品4 5.1 矿区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4 5.2 地质点与剖面编号 5 5.3 勘探线编号 5 5.4 工程编号 5 5.5 地质编录工作用品 5 6 矿区实测地质剖面7 6.1 实测剖面 7 6.2 实测勘探线剖面 13 7 地质填图 1
2、3 7.1 目的任务 13 7.2 准备工作 13 7.3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14 7.4 野外资料整理 16 7.5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17 8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17 8.1 准备工作 17 8.2 原始地质编录 17 8.3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21 9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21 9.1 园井 21 9.2 浅井 22 9.3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25 10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25 10.1 准备工作 25 10.2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25 10.3 坑道文字记录 31 10.4 编录资料整理 32 10.5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32 10.6 老
3、硐地质编录 33 11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33 11.1 准备工作 33 11.2 钻孔地质编录 34 II 11.3 钻孔资料整理 38 11.4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39 12 地球化学测量 40 12.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40 12.2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45 13 采样及编录 46 13.1 采样 46 13.2 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46 13.3 化学分析样采样 47 13.4 可选性试验样采样 52 13.5 矿石体重样 53 13.6 采样应提交的资料 54 14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测量 、环境地质调查 54 14.1 简易水文地质测量 54 14.2 钻孔简易水文
4、、工程地质编录 55 14.3 坑道简易水文 、工程地质编录 56 14.4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 57 15 地质勘查工程测量 58 15.1 一般规定 58 15.2 剖面测量 59 15.3 勘探坑道测量 60 15.4 勘探工程定测 60 15.5 工程测量应提交的资料 61 附录 A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规范性附录)62 图 A.1 实测剖面图 62 图 A.2 综合柱状图 63 图 A.3 探槽素描图 64 图 A.4 园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 65 图 A.5 浅井素描图 66 图 A.6 坑道素描图 67 图 A.7 钻孔柱状图 68 图 A.8 实际
5、材料图 69 附录 B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表格(规范性附录)70 表 B.1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70 表 B.2 音像记录表 71 表 B.3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72 表 B.4 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73 表 B.5 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74 表 B.6 坑道、钻孔概况表 75 表 B.7 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76 表 B.8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 77 表 B.9 钻孔回次记录表 78 表 B.10 岩矿心分层签 79 表 B.11 岩矿心样品签 79 III 表 B.12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 80 表 B.13 钻孔采样登记表 81 表 B.14
6、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82 表 B.15 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 84 表 B.16 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 85 表 B.17 化探样品送样单 86 表 B.18 标本登记表 87 表 B.19 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 签 88 表 B.20 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 89 表 B.21 矿区岩(矿) 石小体重采样登记表 90 表 B.22 矿区岩(矿) 石大体重采样登记表 91 表 B.23 水文地质点调查表 92 表 B.24 河流(溪沟)调查表 93 表 B.25 坑道掘进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记录表 94 表 B.26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 95 IV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
7、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参考有关矿区钻探、坑探、化探、采样、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等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经验编写而成。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本标准起草人:黄与能、刘玉书、何 虹、赖贤友、李云泉、刘培林、李连生、钱光胜、杨世民、刘应平、张 萍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实
8、测地质剖面、中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大比例尺化探、探槽、探井、坑道、钻孔、工程测量、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开采技术条件勘查、野外资料整理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649-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 958-19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GB/T 12719-91
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498-1993 工程地质术语 GB/T 2260-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13923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DZ/T 0011-19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032-1993 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
10、Z/T 0127-1994 固体矿产矿点(床)地质数据文件格式 DZ/T 0145-1995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ZBD/0002 物化探测量规范 国家地质总局 1977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 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剖面 Geological profile 垂直或大致垂直地层(地质体)走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的断面。 2 3.2 地质填图 Geological mapping 按矿区填图单元,采用
11、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 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3 大比例尺化探 Large-Scal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指矿区110000125000土壤测量、岩石原生晕剖面测量及外围的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3.4 探槽 Prospecting trench 为了揭露基岩而在地表施工的一种槽状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过3m,底宽0.6m。探槽主要用于观察地质现象和采取岩矿样品。 3.5 探井 Exploratory shaft 基岩埋藏较深,探槽无法达到地质目的或受地面条件影响,无法施工探槽时采用的一种占地面积较
12、小的浅部地质工程。探井分为园井和浅井 。园井直径为0.8 1.0m,深度不超过5m。浅井一般长1.2 1.7m,宽0.8 1.3m,深度不超过20m。 3.6 坑道 Gallery 为追索、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对相关地质体进行浅部或深部掘进的工程。坑道按坡度分为平硐、斜井和竖井; 平硐按与矿层的走向关系,分为穿脉坑道和沿脉坑道。 3.7 钻孔 Drill hole measuring 为追索和圈定较深部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用机械岩心钻探设备向深部钻进而获取岩矿心的探矿工程。钻孔直径数厘米至二十几厘米,孔深一般数十至数百米,个别达千余米。 3.8 工程测量
13、 Engineering 用测量仪器对矿区的地质剖面、勘探线剖面、探矿工程、 重要的地质界线、物探与化探样点及剖面进行一定精度空间定位的操作。 3.9 原始地质编录 Initial geological logging 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3.10 地质现象 Geological phenomenon 由天然或人工露头、岩心(粉)及标本、样品等所反映的宏观和微观自然地质信息。 3.11 信息记录手段 a means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通常是指记录地质信息的方式。如文字、数字、素描、照片、音像、光(磁)盘等。 4 总则 4.1 原始地
14、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4.1.1 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 4.1.2 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到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 4.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4.2.1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全面 原始地质编录中,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研究要认真、细致、全面,记录要真实、客观。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形态、大小等数据要准确,采集标本、样品的规格和数量要满足要求。编录时,应将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加以区分。编录
15、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事后记录。 3 4.2.2 原始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 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用掌上电子计算机编录时,原始资料和数据应按规定格式及时存盘、入库。 4.2.3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应吻合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 美观 、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2.4 工具、量具 原始地质编录应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量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报告应与原始地质编录一同归档。 4.2.5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
16、出全部有效数值。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 C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2.6 记录设备和材料 原始地质编录应使用规定的 记录设备和材料。 文字记录使用野外记录本,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现场记录及绘图时,应使用碳素或2H 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碳素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用掌上电子计算机编录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4.2.7 编录方法及图件、表格 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始地质编录。编录中所使用的图件样式见附录A,使用的表格格式见附录B。 4.2.8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在野外进行原始地质编
17、录时,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地质界线和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整理转绘成清图,清图经质量检查确认,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实批准后,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4.2.9 编录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 4.2.9.1 钻探施工的质量监督 a)钻孔编录人员要随时到施工现场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 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是否满足要求,配合施工单位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b)对钻探施工人员填写的钻探施工班报表,钻孔施工概况表、孔深校正和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回次记录表和提交的岩矿心要认真查看,若发现问题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
18、2.9.2 槽、井、坑探施工的质量监督 槽、井、坑探编录人员应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的工程是否符合“地质勘查坑探规程”要求。 4.2.10 编录人员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在编录前,必须熟悉矿区的地质设计、地质情况和与矿区勘查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4.2.1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动必须采用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 4 5 矿区地质观察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D 2006 01 固体 矿产 勘查 原始 地质 编录 规程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