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2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2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化32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pptx(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2讲 汉代儒学,-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强调儒学的发展历程,体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2.从社会热点看,董仲舒在儒学理论上的创新,对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会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考查儒家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汉代儒家思想的文化传承 1.(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
2、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解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是“老酒装新瓶”,在素养立意的前提下,没有直接考查儒家的思想主张,而是考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本题提示我们在解题时要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儒家思想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2.(2014课标全国,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
3、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解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课标全国卷中以儒学为考查内容的试题,大多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融入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7-,教材补遗黄老哲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
4、“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1)“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8-,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过程 (1)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2)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3)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4)重用儒生、设置太学、
5、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9-,概念阐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思想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2)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
6、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10-,三、太学的出现 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11-,主题一,主题二,王霸糅合汉代没有真正做到罢黜和独尊
7、材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帝国确立主导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是政治“大一统”的必然结果。但统治集团的标榜、口号是一回事,而其政治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仅武帝本人没有真正做到独尊与罢黜,武帝之后,儒学也未获独尊,百家也没遭致罢黜。整个汉时乃至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 摘编自余治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 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12-,主题一,主题二,【史观新解】 传统观点认为,汉帝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统一。材料则指出汉代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罢黜百家,独尊儒
8、术”。 【史论形成】 封建统治者在选择和确立指导意识形态方面,只允许是一元的,不应该也不能是多元的。于是,汉代将儒学作为帝国的指导意识形态,并作为其维系统治的标榜与旗帜。但统治者在进行具体的政治实践时,根本没法也没有必要只恪守一门一派的政治路线。,-13-,主题一,主题二,(1)百家罢黜非常有限 史记龟策列传说:“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仍将儒者视为诸家之一,并列论述,用相同的标准评说是非得失,甚至对道家的崇尚远过于儒,但是并没有受到来自官方的责罪。作为两代“领校秘书”的刘向、刘歆父子,更是“讲六艺传记,诸子
9、、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汉书楚元王传刘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没有将儒家经典特立独行,而只作为百家之一来看待。,-14-,主题一,主题二,(2)治国施政“儒表法里” 儒学一尊,在一定意义上似乎已经成为服务于政治统治、赢得民众信任的标榜、旗帜与口号。史记封禅书直接指出了尊儒的目的是“颇采儒术以文之”,可谓一语中的。用儒只不过是装点门面、粉饰太平,而骨子里所渗透着的则是法家的思想精髓。汉元帝见父皇用人“多文法吏”,并且还“以刑名绳下”,曾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宣帝则意味深长地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非古今,使人眩于名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古代 中国 思想 科学技术 文化 32 汉代 儒学 课件 人民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