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pptx(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4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近几年,本讲内容属于低频考点,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会在此立意,如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展示不同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片段,分析变迁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从社会热点看,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考查改革开放周年纪念。 3.从预测角度看,重点考查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关注用社会史观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2017课标全国,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
2、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解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衣食住行”是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透过“衣食住行”的变化,挖掘其背后隐含的历史信息,调动和迁移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是高考的命题点所在。,-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4课标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
3、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解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大众传媒的影响因素 3.(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解析,-7-,一、物质
4、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8-,(2)表现,-9-,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2)西餐: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居室建筑的演进 (1)特征:中西合璧。 (2)表现 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西式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在租界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10-,4.习俗风尚的变革,-11-,图示解史“膝盖的平等”:近代以来礼节的变迁,-12-,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礼节上
5、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图1)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2)1922年的握手礼(图3),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3-,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 更迭速度加快。 在城市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 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广泛应用。,-14-,(2)概况,-15-,-16-,2.邮电通信的发展 (1)邮政 19世纪中叶,依靠驿站和民信局通信。 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2)电信 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国人自办有线电报
6、的开端。 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到1932年底,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电话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电话营业所增加。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17-,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 (2)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3)国人办报 1873年,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开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实现了专门分工。,-
7、18-,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1926年,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电影 1896年8月,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19-,(3)电视 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7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
8、.互联网 (1)兴建: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影响 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20-,知识拓展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识延伸近代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1)19世纪中叶,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3)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得
9、到进一步扩展。,-21-,主题一,主题二,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材料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22-,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23-,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地域:由于受到
10、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 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 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24-,主题一,主题二,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2)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
11、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25-,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四川资阳一模,30)在江西兴国县,过去一桩亲事须费200银元左右,相当于中农的全部家产,为了讨亲而欠债的很多。1931年当地政府规定婚姻自由,结婚不许定聘金,已定聘金一律禁收。当地政府这一举措( ) A.废除了农村落后的婚姻陋习 B.否定了宗法血缘的传统观念 C.摧毁了买卖婚姻的社会基础 D.促使当地社会习俗有所改变,答案,解析,-26-,主题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现代 中国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变迁 24 课件 人民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