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赏析训练0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诗词赏析训练 02【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此词苏轼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名篇。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有感而作,借之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诗篇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词的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显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的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一层,并且为下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做好铺垫。一个“归”字,表现了诗人自认是月中仙人的傲气。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 “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
3、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于是词人便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强调了作者对人事的达观,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词的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诗词 赏析 训练 02 解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