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 1 相比,图 2 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图 1 图 2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解析:图 2 工具的设计利用了自然中的水力,节省了人力,故选 C。答案:C2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
2、蔚然成风尚解析:“水乡成一市”是指吴江丝织业的繁荣,而非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 A 错误;“罗绮走中原”是指丝织品的畅销,而非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故 B 错误;明清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则体现在商品经济繁荣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所以本题选 D。答案:D3宋代商税率大致为 3%和 2%,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经常“优商” “恤商” 。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材料不充分,仅用
3、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解析:从 3%和 2%的征税来看,低于农业税。从优商、恤商来看,国家不是重农抑商,2而是重视了商业和扶植了商业,故选 B。答案:B4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说:“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处口岸D鸦片的输入严重削弱了国人的购买能力解析:从材料中 1852 年判断是在鸦片战争后不久,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非
4、常强劲。答案:B5近代某学者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 “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 ,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该学者( )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D认为不平等条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解析:材料中该学者并不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只是痛恨洋人利用条约特权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争利,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工艺不兴,制造不讲”说明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工艺、技术,与市场意识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导致近代民族企业
5、发展受到阻碍,故 D 项正确。答案:D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 。它(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A BC D解析:中国的厂矿内迁,首先有利于中国工业的资源、技术的保存不被掠夺,为抗战作了物质保障。其次,工厂的内迁,进一步开发了中国内地的矿产资源,创造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从而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也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答案:B37 “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才
6、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材料说明工业革命( )A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加剧B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C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有利于工厂制的形成解析:A、B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题干材料中“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体现了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说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 C 项正确;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答案:C8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图中信息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
7、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 D。A 项发生在 1957 年,B 项说法错误,C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三项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不符。答案:D9 “我们封闭了 20 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为此我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D进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解析:题干说的是对外开放,而 A、B、D 都是对内改革的措施,只有 C 符合题意。答案:C4
8、10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烦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 是正确推断;C 正确表述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 D 是正确的。答案:A11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纸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
9、工具的改变解析: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应该与交通工具的改变有关,因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都有严格的时间,这必然影响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答案:D12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 ,依据所学可知到达美洲的航海家只有哥伦布和麦哲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到达的是西印度群岛,而麦哲伦船队则是环球航行,故选 D。答案:D13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 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
10、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5(据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 BC 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除对美洲进行掠夺外,还大肆杀戮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再加上传染病流行,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有的地方几近灭绝。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为奴。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还远未进行,不存在工业污染的问题,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C14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A BC 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
11、872 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兴起,汽车、飞机等尚未出现,故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轮船,故选 A。答案:A15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解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 17 世纪,而工业革命开展是在 19 世纪,故 A 不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故 B 不正确;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 D 不正确。答案:C161931
12、 年 12 月,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该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 “即使介入也是迫不得已和暂时的” 。这说明胡佛( )6A认识到进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B主张政府暂时介入以渡过危机C决心对以往经济政策进行改变D坚持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突出了胡佛政府仍坚持政府尽量不要干预经济发展的观点,实质上就是继续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故选 D。答案:D17下图是“18501990 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如果要补充 20 世纪最后 10 年美国经济实力发展状况,其发展态势应该是( )A持续下降 B曲折发展C持续增长 D “滞胀”状态解析:20 世纪 90 年
13、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经济持续增长。答案:C18某经济学流派:“它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 ”这一理论( )A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B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C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D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解析:从题干中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财政赤字手段干预经济,其实质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选 B。答案:B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14、 )A “冷战”秩序的建立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解析:由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 “企业家们可以7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可以判断,这一体系是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为 1947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因此,B 项符合题意;“冷战”秩序的建立属于政治范畴,排除 A 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 1995 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 1989 年,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排除 C、D 两项。答案:B20阅读下表,从中可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模块 综合 检测 人民 必修 DOC
